只是跟上面的书房一样,地下书房的书架上一本书都没有留下。
不留是好事,谁知道那些书里面有没有什么夹带或者违禁的,甚至有可能其中一本是什么密码本之类都不一定,全挪走了正好没麻烦。
整个房子很不错,四年了还没有破败。
因为它们原本使用的材料都很扎实,他已经看过了,这些家具基本都是用红橡木制作的。
红橡木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但也是以材质硬重,花纹美观,经久耐用而著称。
而且国内的大都是白橡木,这种红橡木在国内可不常见,可见房主原来是花了大心思的。
可惜他走错了路,现在一切都便宜了孙志伟。
站在主屋门口的台阶上,看着乱糟糟的院子,孙志伟在思考怎么整理。
房子是拿到手了,但不整理好也没法住人,不过,这些他也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找人来处理就好了。
在此之前还需要跟街道接触下,等以后搬过来就是人家治下了,还是要让街道知道他的基本情况才好打交道。
整理好空间里的基本资料,他锁好院门就去了西长安街道。西长安街道就在南长街上,中山公园西门附近。
孙志伟到那的时候,正是每天最忙的时间。最近街道在办理区内大小店铺的公私合营事宜,各种大小状况层出不穷,工作人员们忙的脚不沾地。
他站在街道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的人群,趁一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路过,他赶紧一把将人拉住:“对不住,请问你们主任今天在么?”
工作人员正忙着呢,被人拉住正要着急,却看到人家穿着的一身军装,这才按下急躁缓声问道:“同志你有什么事?”
“哦,是这样,我是刚搬到文津街的新住户,过来登个记,再跟主任认识一下。”
“这样啊,那你可能要等一会了,主任那边现在被一群大小老板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还要等主任把事情处理完了才有时间跟你说话。”
工作人员把下巴朝里面一扬,孙志伟这才看到,里面北屋门口围着一大群人,那里应该就是主任的办公室了。
“谢谢你同志,那我进去等吧,您忙?”
“那你等一会吧,我这里还有急事要先处理一下。”
眼镜工作人员匆忙离开后,孙志伟就走进了街道的院子,然后靠近北屋的人群,听听里面的情况。
这时候外面忽然安静下来,只剩下一个铿锵有力的女人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
“各位商户,请大家都不要着急,公私合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具体的办法已经给你们每家都发了小册子。”
“有不懂的也不要着急,周末会召开一次商户大会,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人员在现场解释大家的疑问。”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谁先谁后,最后肯定是要全部完成改造的,每一户都不会遗漏。”
说到这里,现场还是没有声音,所有围着的商户似乎都在思考中间的利弊。
等了一会才有人问道:“梁主任,以后是不是老板只能拿到营业额的1/4了。”
梁主任听到这个问话立即把眉毛一皱,严肃的道:“我再重申一次,能拿来分配的只能是每年的盈余,绝不是营业额,都听清楚了么?”
她将眼神环视一周,确认所有人都听到了,才继续说道:
“而每年盈余的分配方案,税收约占为30%,公积金约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
“但是,所谓的‘四马分肥’,要有肥才能分,如果亏损,那就要优先保障职工们的利益。”
四周的老板们还要争论,却被梁主任一口打断: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收集一下,周末大会上集中询问,我今天还有事,就不留你们了。”
众人听到周末大会上可以统一提问也没法再纠缠,只能陆陆续续失望的离开。
梁主任站在门口送这些老板离开了街道大院才回到北屋。却在北屋门外看到孙志伟站在那里。
看他穿着一身军装,知道他不是私营老板,才和蔼的问道:“同志,你有什么事情么?”
“你好梁主任,我姓孙,孙志伟,是文津街新来的住户,过来登记一下。”
“哦?文津街新住户?”梁主任想了一下才说道:“是那个乙9号院?”
这个乙9号院他有印象,房产是属于安全大院的,不归他们街道管理。
“是啊,我用原来在阡儿胡同的院子跟安全大院置换了一下,以后就是您的治下了。”
听到‘置换’两个字,梁主任就明白了,这是私房,不是租房。
“欢迎欢迎,那你今天是来办理户口登记么?”
“梁主任,我现在还在北师大念书,户口要等我毕业了才能迁过来,我还有一个妹妹到时候也要一起迁过来。”
“大学生啊,真了不起,走我们进去说。”
梁主任带着孙志伟进了北屋,给他倒了一杯水,两人才坐下说话。
“主任,这是我的资料,您看一下,我再详细说。”孙志伟将资料递了过去。
看到他手上一大叠资料里露出红色的一角,梁主任心中一动,赶紧接过来,翻到中间红色的本子。
只见红色的封面上面,五个烫金的大字映入眼帘,她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轻轻翻开封面,仔细阅读里里面记录的信息,她才吐了一口气。
她完全没想到,这个看着很年轻的新住户家居然是烈士家庭,这在他们辖区还是第一户。
“孙志伟同志,欢迎你带着妹妹入住我们街道,以后我们的工作也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梁主任站起来,热情的伸出两只手。
孙志伟也赶紧起身,跟主任对握。
“不敢当,大家共同进步吧。荣誉是父辈的,我们子女也要继续努力,才不至于丢了父母的脸。”
“说的对,先烈榜样在前,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力争超过前人,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不留是好事,谁知道那些书里面有没有什么夹带或者违禁的,甚至有可能其中一本是什么密码本之类都不一定,全挪走了正好没麻烦。
整个房子很不错,四年了还没有破败。
因为它们原本使用的材料都很扎实,他已经看过了,这些家具基本都是用红橡木制作的。
红橡木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但也是以材质硬重,花纹美观,经久耐用而著称。
而且国内的大都是白橡木,这种红橡木在国内可不常见,可见房主原来是花了大心思的。
可惜他走错了路,现在一切都便宜了孙志伟。
站在主屋门口的台阶上,看着乱糟糟的院子,孙志伟在思考怎么整理。
房子是拿到手了,但不整理好也没法住人,不过,这些他也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找人来处理就好了。
在此之前还需要跟街道接触下,等以后搬过来就是人家治下了,还是要让街道知道他的基本情况才好打交道。
整理好空间里的基本资料,他锁好院门就去了西长安街道。西长安街道就在南长街上,中山公园西门附近。
孙志伟到那的时候,正是每天最忙的时间。最近街道在办理区内大小店铺的公私合营事宜,各种大小状况层出不穷,工作人员们忙的脚不沾地。
他站在街道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的人群,趁一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路过,他赶紧一把将人拉住:“对不住,请问你们主任今天在么?”
工作人员正忙着呢,被人拉住正要着急,却看到人家穿着的一身军装,这才按下急躁缓声问道:“同志你有什么事?”
“哦,是这样,我是刚搬到文津街的新住户,过来登个记,再跟主任认识一下。”
“这样啊,那你可能要等一会了,主任那边现在被一群大小老板们围了个水泄不通,还要等主任把事情处理完了才有时间跟你说话。”
工作人员把下巴朝里面一扬,孙志伟这才看到,里面北屋门口围着一大群人,那里应该就是主任的办公室了。
“谢谢你同志,那我进去等吧,您忙?”
“那你等一会吧,我这里还有急事要先处理一下。”
眼镜工作人员匆忙离开后,孙志伟就走进了街道的院子,然后靠近北屋的人群,听听里面的情况。
这时候外面忽然安静下来,只剩下一个铿锵有力的女人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
“各位商户,请大家都不要着急,公私合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具体的办法已经给你们每家都发了小册子。”
“有不懂的也不要着急,周末会召开一次商户大会,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人员在现场解释大家的疑问。”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谁先谁后,最后肯定是要全部完成改造的,每一户都不会遗漏。”
说到这里,现场还是没有声音,所有围着的商户似乎都在思考中间的利弊。
等了一会才有人问道:“梁主任,以后是不是老板只能拿到营业额的1/4了。”
梁主任听到这个问话立即把眉毛一皱,严肃的道:“我再重申一次,能拿来分配的只能是每年的盈余,绝不是营业额,都听清楚了么?”
她将眼神环视一周,确认所有人都听到了,才继续说道:
“而每年盈余的分配方案,税收约占为30%,公积金约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
“但是,所谓的‘四马分肥’,要有肥才能分,如果亏损,那就要优先保障职工们的利益。”
四周的老板们还要争论,却被梁主任一口打断: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收集一下,周末大会上集中询问,我今天还有事,就不留你们了。”
众人听到周末大会上可以统一提问也没法再纠缠,只能陆陆续续失望的离开。
梁主任站在门口送这些老板离开了街道大院才回到北屋。却在北屋门外看到孙志伟站在那里。
看他穿着一身军装,知道他不是私营老板,才和蔼的问道:“同志,你有什么事情么?”
“你好梁主任,我姓孙,孙志伟,是文津街新来的住户,过来登记一下。”
“哦?文津街新住户?”梁主任想了一下才说道:“是那个乙9号院?”
这个乙9号院他有印象,房产是属于安全大院的,不归他们街道管理。
“是啊,我用原来在阡儿胡同的院子跟安全大院置换了一下,以后就是您的治下了。”
听到‘置换’两个字,梁主任就明白了,这是私房,不是租房。
“欢迎欢迎,那你今天是来办理户口登记么?”
“梁主任,我现在还在北师大念书,户口要等我毕业了才能迁过来,我还有一个妹妹到时候也要一起迁过来。”
“大学生啊,真了不起,走我们进去说。”
梁主任带着孙志伟进了北屋,给他倒了一杯水,两人才坐下说话。
“主任,这是我的资料,您看一下,我再详细说。”孙志伟将资料递了过去。
看到他手上一大叠资料里露出红色的一角,梁主任心中一动,赶紧接过来,翻到中间红色的本子。
只见红色的封面上面,五个烫金的大字映入眼帘,她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轻轻翻开封面,仔细阅读里里面记录的信息,她才吐了一口气。
她完全没想到,这个看着很年轻的新住户家居然是烈士家庭,这在他们辖区还是第一户。
“孙志伟同志,欢迎你带着妹妹入住我们街道,以后我们的工作也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梁主任站起来,热情的伸出两只手。
孙志伟也赶紧起身,跟主任对握。
“不敢当,大家共同进步吧。荣誉是父辈的,我们子女也要继续努力,才不至于丢了父母的脸。”
“说的对,先烈榜样在前,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力争超过前人,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