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安全大院有自己的大院家属区,没人愿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居住,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方便,所以那里就空了下来。
至于原本小院的主人,那个假老师,本来他就被判了20年,结果后一起案子一曝光,上面才发现这家伙居然还没说实话。
那自然更是罪加一等了,于是,去年年底就被毙了。
这对孙志伟来说是个好消息。那套房子现在在大院名下,处置权就在大院,而且还没人跟他抢,那么他能拿到的可能就很大了。
这天晚上,他在家跟老张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事情。
“叔,咱们大院在文津街那是不是有套房子没人住?”
“文津街?”老张想了想才记起来。
“是有个小院子,是从特务那缴获的。那边孤零零的距离办公区太远了,也没人愿意过去。”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叔,你知道的,虽然我跟囡囡的户口落在你这里,其实我们都不是大院的人,将来也未必会进大院工作。”
“等我们一成年,我们在大院的身份就很尴尬。万一到时候被人赶出去就更不好了。”
“尴尬什么?我看谁会唧唧歪歪,上面都知道你的情况,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叔,我说的也是实情,等明年我毕业了,有了工作,确实也该有自己的家。”
“而且不是我说,叔,你该把婶子和孩子接过来了,你这一边是干部一边是农民,两头占,会让人说嘴。”
“而且,城里的教育水平不是农村能比的,为了几个孩子,也该尽快把婶子他们接过来了。”
孙志伟说起老张的老婆孩子,他也沉默了。
主要是家里的老人不愿意放人过来,多留一个在老家,就能多分一块地,老爷子想的清楚着呢。
“叔,你这几年为什么一动都不动,你都没想过原因么?”
“该下定决心了,先找理由把婶子他们接过来,再派人回去迁移户口,要快刀斩乱麻,不可因小失大。”
老张也不是不想做,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
等孙志伟突然提起他这几年一动不动的事情时,他才惊觉,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过于优柔寡断了。
“好,这事情是我想岔了,明天我就跟岭岛申请把你婶子和孩子们接过来。”
“这就对了,上面看到你的决心肯定很欣慰。”
“另外,您去找上面的时候把我的事情也提一提,我想用老房子置换一下文津街那套小院子。”
“我家那套院子比文津街那套应该还大些,这样置换也不会占便宜,让人说嘴。”
“等我一毕业就把户口迁到文津街那边,然后自然而然的淡出大院,对我,对大院都好。”
他都没提囡囡,囡囡这几年除了住校,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呆在干妈家里,孙志伟也有意增加妹妹与干妈家的感情。
他是想清楚了,没妈的孩子真可怜,还是让妹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吧。
妹妹有人照顾,他自己就可以专心搞事业,好在将来给妹妹遮风挡雨。
老张也是个军人作风,行事雷厉风行。第二天,他就向上级说明了情况,申请子女进京。
这时候家属进京可不是人来了就行的,家属脱离农村户口,自然要放弃农村分到的田地,城里也要对应安排住房,供应等问题,牵扯到的东西还是很多。
不过,老张作为骨干力量,他家属进京是上面愿意看到的,因此特事特办,一路没人卡着,只要走流程就好了,无非是时间问题。
反而是孙志伟这事要简单的多,因为阡儿胡同附近的局子现在是租的民房,有点什么变化都要经过房东同意,就很麻烦。
等跟孙志伟置换之后,正好可以搬到孙志伟家原来的院子。
局子在自己的房子里,以后想扩建还是想改造都能随便弄了。
从各方面来说,这次置换都是合法合规的,也是有益的,那就没问题。上面很快批准了申请。
一周后,孙志伟在阡儿胡同的院子,跟安全大院在文津街的院子完成了置换。
当孙志伟第二次踏入文津街的小院时,他已经成为院子的主人。历经四年,柳暗花明,终于得偿所愿,由不得他不感慨万千。
再次走进独属于小院的小巷,站在双扇大门前,他拿着有些生锈的钥匙打开院门。
入眼处,原本白灰抹平的照壁现在像是蒙了一层灰纱。从左边转过去,原本雅致的院落又出现在眼前,只是现在只有遍地的枯枝烂叶。
他看到东边的菜田中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墙角缝隙里有各种野草顽强的从中钻出,背阳处,苔藓爬满了墙壁。
菜田旁边的八角井现在被一个澡盆倒扣在上面,应该是工作人员接收院子的时候盖的。
院中左右两棵大树长的倒还不错,只是树下枯叶已经铺满,石桌和石凳上面也脏的不成样子。
这些他都没管,而是拾阶而上,直接来到主屋。
把紧闭了四年的屋门打开,嘎吱声中,门上的灰尘立即弥漫开来。
孙志伟赶紧向后退去,等灰尘稍微沉寂,他才进去仔细检查了一遍。
最后确认,整个屋子保存的还算完好,结构没有出现问题,看屋顶墙壁和地面,也没有漏水的痕迹。
屋内的家具都很完好,客厅桌椅、厨具餐具都整整齐齐,只是床上用品已经全部被收走,原本特务的衣物也一样没留下来,只剩空荡荡的木床、箱子和柜子。
这里两大两小四间正房,一间主卧,一间次卧,一间客房,一间书房。
主卧、次卧和客房都有一张床、两个床柜、一个衣柜和一个木箱,主卧和次卧各有一个梳妆台。书房里有书架、书桌、茶几各一张,椅子3把。
两间耳房一间被做成厨房,一间是厕所,地下室的入口就在厨房里面。地下室他已经用空间查看过,就没再下去。
下面的地道已经整条被泥土砂石填埋封死,两个房间空荡荡的,只有原本的地下书房里,书桌、椅子和书柜都没有动。
至于原本小院的主人,那个假老师,本来他就被判了20年,结果后一起案子一曝光,上面才发现这家伙居然还没说实话。
那自然更是罪加一等了,于是,去年年底就被毙了。
这对孙志伟来说是个好消息。那套房子现在在大院名下,处置权就在大院,而且还没人跟他抢,那么他能拿到的可能就很大了。
这天晚上,他在家跟老张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事情。
“叔,咱们大院在文津街那是不是有套房子没人住?”
“文津街?”老张想了想才记起来。
“是有个小院子,是从特务那缴获的。那边孤零零的距离办公区太远了,也没人愿意过去。”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叔,你知道的,虽然我跟囡囡的户口落在你这里,其实我们都不是大院的人,将来也未必会进大院工作。”
“等我们一成年,我们在大院的身份就很尴尬。万一到时候被人赶出去就更不好了。”
“尴尬什么?我看谁会唧唧歪歪,上面都知道你的情况,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叔,我说的也是实情,等明年我毕业了,有了工作,确实也该有自己的家。”
“而且不是我说,叔,你该把婶子和孩子接过来了,你这一边是干部一边是农民,两头占,会让人说嘴。”
“而且,城里的教育水平不是农村能比的,为了几个孩子,也该尽快把婶子他们接过来了。”
孙志伟说起老张的老婆孩子,他也沉默了。
主要是家里的老人不愿意放人过来,多留一个在老家,就能多分一块地,老爷子想的清楚着呢。
“叔,你这几年为什么一动都不动,你都没想过原因么?”
“该下定决心了,先找理由把婶子他们接过来,再派人回去迁移户口,要快刀斩乱麻,不可因小失大。”
老张也不是不想做,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
等孙志伟突然提起他这几年一动不动的事情时,他才惊觉,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过于优柔寡断了。
“好,这事情是我想岔了,明天我就跟岭岛申请把你婶子和孩子们接过来。”
“这就对了,上面看到你的决心肯定很欣慰。”
“另外,您去找上面的时候把我的事情也提一提,我想用老房子置换一下文津街那套小院子。”
“我家那套院子比文津街那套应该还大些,这样置换也不会占便宜,让人说嘴。”
“等我一毕业就把户口迁到文津街那边,然后自然而然的淡出大院,对我,对大院都好。”
他都没提囡囡,囡囡这几年除了住校,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呆在干妈家里,孙志伟也有意增加妹妹与干妈家的感情。
他是想清楚了,没妈的孩子真可怜,还是让妹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吧。
妹妹有人照顾,他自己就可以专心搞事业,好在将来给妹妹遮风挡雨。
老张也是个军人作风,行事雷厉风行。第二天,他就向上级说明了情况,申请子女进京。
这时候家属进京可不是人来了就行的,家属脱离农村户口,自然要放弃农村分到的田地,城里也要对应安排住房,供应等问题,牵扯到的东西还是很多。
不过,老张作为骨干力量,他家属进京是上面愿意看到的,因此特事特办,一路没人卡着,只要走流程就好了,无非是时间问题。
反而是孙志伟这事要简单的多,因为阡儿胡同附近的局子现在是租的民房,有点什么变化都要经过房东同意,就很麻烦。
等跟孙志伟置换之后,正好可以搬到孙志伟家原来的院子。
局子在自己的房子里,以后想扩建还是想改造都能随便弄了。
从各方面来说,这次置换都是合法合规的,也是有益的,那就没问题。上面很快批准了申请。
一周后,孙志伟在阡儿胡同的院子,跟安全大院在文津街的院子完成了置换。
当孙志伟第二次踏入文津街的小院时,他已经成为院子的主人。历经四年,柳暗花明,终于得偿所愿,由不得他不感慨万千。
再次走进独属于小院的小巷,站在双扇大门前,他拿着有些生锈的钥匙打开院门。
入眼处,原本白灰抹平的照壁现在像是蒙了一层灰纱。从左边转过去,原本雅致的院落又出现在眼前,只是现在只有遍地的枯枝烂叶。
他看到东边的菜田中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墙角缝隙里有各种野草顽强的从中钻出,背阳处,苔藓爬满了墙壁。
菜田旁边的八角井现在被一个澡盆倒扣在上面,应该是工作人员接收院子的时候盖的。
院中左右两棵大树长的倒还不错,只是树下枯叶已经铺满,石桌和石凳上面也脏的不成样子。
这些他都没管,而是拾阶而上,直接来到主屋。
把紧闭了四年的屋门打开,嘎吱声中,门上的灰尘立即弥漫开来。
孙志伟赶紧向后退去,等灰尘稍微沉寂,他才进去仔细检查了一遍。
最后确认,整个屋子保存的还算完好,结构没有出现问题,看屋顶墙壁和地面,也没有漏水的痕迹。
屋内的家具都很完好,客厅桌椅、厨具餐具都整整齐齐,只是床上用品已经全部被收走,原本特务的衣物也一样没留下来,只剩空荡荡的木床、箱子和柜子。
这里两大两小四间正房,一间主卧,一间次卧,一间客房,一间书房。
主卧、次卧和客房都有一张床、两个床柜、一个衣柜和一个木箱,主卧和次卧各有一个梳妆台。书房里有书架、书桌、茶几各一张,椅子3把。
两间耳房一间被做成厨房,一间是厕所,地下室的入口就在厨房里面。地下室他已经用空间查看过,就没再下去。
下面的地道已经整条被泥土砂石填埋封死,两个房间空荡荡的,只有原本的地下书房里,书桌、椅子和书柜都没有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