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54章:斗争无处不在【1/2】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3-11 00:35:4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随着孙坚战死,袁术的荆州战略彻底宣告失败。

  失去了孙坚这头江东猛虎在前面猛打猛冲,他别说攻城略地了,就算原来占据的荆州郡县都守不住了,没过多久便又缩回了南阳郡。

  刘表则见好就收,貌似已经默认南阳郡为袁术的地盘。

  与此同时,随着公孙瓒的战死连绵将近一年的冀州战事也终于宣告结束。

  终于坐稳冀州牧位置的袁绍也没有再起干戈,似乎忘记了渤海郡与河间国。

  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战场上拿不到的靠单单嘴巴自然也拿不到。

  一时间,天南海北,大汉天下竟然难得出现了些许平静期。

  ……

  是日,蓟县。

  幕府正堂,只见一群属官正满头大汗的忙碌着。

  而魏哲亦在一旁看着太史慈与钟扈呈递上来的信件。

  良久之后,他方才缓缓放下,而后略作沉吟便吩咐道:“拟令”。

  一旁的任峻闻言当即神色一正,秉书执笔,侧耳倾听。

  随即便见魏哲负手踱步道:“征辟河间张超,为幕府文学从事;河间邢贞,为议曹从事;渤海高纳,为武猛从事;渤海封仁,为五业从事。”

  言及此处,魏哲面色微冷:“命太史慈、钟扈两人用心落实,勿令回避。”

  说来他刚刚报的那几个名字可不是一般人。

  就说张超吧,此人表字子并,乃河间鄚人,留侯良之后也。

  袁绍麾下的张郃便是鄚县张氏族人,不过只是旁支而已,张超才是嫡系主脉。

  但和张郃这个族侄不同,张超却是以文才著称。

  思帝之时,他曾从车骑将军朱鯭征黄巾,被拜为别部司马,可惜无甚军功。

  反倒是在文学方面,此人颇有天赋,曾著赋、颂、碑文、荐、檄、笺、书、谒文、嘲十九篇,俱有精彩之处,

  并且张超还十分擅长草书,妙绝时人,每有作品出世常令州郡共传阅之。

  可以说在河间国一带,鄚县张氏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

  鄚县邢氏与之相比则稍微次一等。

  说来邢氏与魏哲也算是有点渊源,因为他家与辽东襄平李氏乃是姻亲。

  为了河间国的稳定,即便是魏哲也不得不征辟士族子弟为己用。

  毕竟河间士族他不拉拢,那么他们就会站在敌人那边。

  失去本土势力的助力,河间国想要安稳自然也就成了空谈。

  而征辟高纳、封仁两人,亦是因为这个缘故。

  毕竟相比于鄚县邢氏、鄚县张氏而言,这两家人对渤海郡的影响更大。

  渤海高氏据传是春秋齐国贵族高傒的后裔,底蕴深厚。

  但即便不追溯祖上,高氏亦是不折不扣的公卿之家,世两千石。

  其祖高洪,曾任渤海太守,后来高洪后裔便定居于此。

  洪四世孙高褒,亦曾为太子太傅。

  高褒之孙高承,也曾担任国子祭酒、东莞太守。

  高承之子高延,思帝时曾为汉中太守。

  及至高纳这一代,若不是天下大乱,估计也少不了一个太守之位。

  对于渤海高氏这种家族来说,已经与后世的郡望没什么区别了。

  渤海封氏虽然略逊一筹,但封仁祖父亦曾为侍中、凉州刺史。

  对于这些地方望族,最好的处理办法其实就是兼容并蓄。

  在这方面,魏哲倒是没有什么精神洁癖。

  因为他知道如今天下间的士族可不是东林党那种具体的官僚集团。

  他们既没有具体的人格意志,也没有所谓的联盟形式。

  甚至士族彼此之间的斗争,往往也是你死我活。

  就比如河北士族早就看颍川士族不顺眼了,恨不得将其抄家灭族。

  幽州士族也没少受冀州士族白眼,彼此间的关系从来就谈不上和睦。

  故此对于魏哲来说,冀州士族不仅有用,而且作用很大。

  《毛氏屠龙术》有言:

  拉一批,打一批!

  对此,魏哲深以为然!

  ……

  不过话又说回来,分化拉拢看起来是一个词,可实际上却是两个词。

  只分化不拉拢,那是疯子;

  只拉拢不分化,则是傻瓜。

  魏哲既不想当疯子,也不认为自己是傻瓜。

  于是次日在幕府会议上,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堂下文武都不由一惊。

  堂下的沮授忍不住道:“明公如此大刀阔斧……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对于他们的反应魏哲也没有意外,此刻见沮授率先开口,魏哲便抚须而笑道:“非也,此时方才是最合适的时机。”

  说罢魏哲便命左右将河间、渤海两郡的户口籍簿呈上。

  只见魏哲连户口籍簿都没有打开便如数家珍道:“渤海郡,计有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户,人丁一百一十万六千五百口;河间国,计有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户,人丁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口。”

  “啧啧~两郡总计不过十九县,却有足足173万人”魏哲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早知冀州人烟稠密,今日方知所言非虚也!”

  以前魏哲还觉得袁绍这个婢生子挺不容易的,同样是袁氏子弟,但袁术却能靠家族直接占据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郡,而袁绍却只可怜巴巴的捞了一个渤海郡。

  然而在看完种扈送来的资料后,魏哲才发现他终究是错付了。

  原来冀州九郡之中,若论户口稠密实际上以渤海郡为最。

  即便是州治所在的魏郡,当下也不过才七十万人左右,远不如渤海郡。

  并且位居东海之滨的渤海郡,还有渔盐之利,算得上是顶级大郡之一。

  就袁绍这起家的本钱,除了比不上袁之外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汉末诸侯了。

  要知道在桓帝年间整个幽州也不过才有204万人左右。

  袁绍一个渤海郡,就能抵得上半个幽州。

  当然,现在袁绍的家底就不如魏哲了。

  在被魏哲狠狠的咬了一口之后,如今的冀州能有四百万人就不错了。

  至于幽州这些年反而越发人烟稠密。

  尤其是刘虞担任幽州牧期间施行休养生息之策,吸引了不少外州流民。比如青、徐的士人流民为避黄巾之难,来归附刘虞的就有五十多万人。

  再加上魏哲这些年在辽东开疆扩土、招揽流民,如今幽州总人口估计能有三百五十万人左右。

  如果算上新近纳入治下的渤海郡、河间国,那么魏哲治下也有五百多万人,总算是比袁绍多了,不过还是比不上袁术。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魏哲觉得如今的幽州在行政上太过累赘了。

  “诸位,如今的幽州实在太大了,该消减一番了!”

  魏哲话音一落,众人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抛开人口多寡不谈,如今幽州的面积确实有点夸张。

  从幽州最西边的代郡到幽州最东边的东明郡,东西绵延竟然将近四千里。

  如此漫长的距离,如此复杂的地形,政令传送效率想快也快不起来。

  尤其是在州刺史从单纯的监察官员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当下,过大、过远、过多的行政机构都是弊端。

  要知道徐州不过只有五个郡国,但幽州却足足有十二个郡,也就是国渊能力超群才能玩得转。

  若是换做一般的幽州刺史,估计早就被这十二个郡搞得糊里糊涂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官,汉官最新章节,汉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