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孙瓒战死,魏哲可以说是袁绍头等大敌了。
早在讨董时他便对心腹透露过自己的计划:
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南向争夺天下。
若行此策,魏哲这个北地诸侯自然不得不除。
故此在黑山军寇涿郡、青州黄巾侵北海之后,袁绍也做好了准备。
他知道魏哲会报复,所以早早便在安平国边境派遣大军严阵以待。
于是乎当太史慈率轻骑四出后并未重现公孙瓒之功,边境兵马固然有所损伤,但安平国并没有城池陷落。
邺城大堂,当袁绍得知这一消息时不由抚须大笑。
郭图见状当即凑趣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魏公威不过尔尔!”
话音未落,便有青州、并州的消息送至。
毕竟士族之间往来通信,本就有互相交换情报之意。
在这方面,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天然具备信息优势。
但看罢信函袁绍便面色一黑,阴沉如水。
待信函传阅一圈之后,郭图顿时那叫一个尴尬。
还是荀谌看不过去,主动出言解围道:“明公何必忧心?青州、并州他魏公威争得,咱们自然也能争得。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何可惧!”
审配闻言亦是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但他还是出言提醒道:“安平国处亦不得放松警惕,以防有诈。”
闻听此言,袁绍不由微微颔首。
确实,魏哲乃兵法大家,最擅虚实之道,谁知道他哪路是真哪路是假?
看似太史慈此次出兵并无所获,但未尝不是故意做出的假象。
要知道魏哲麾下诸将就要属太史慈战功赫赫,威名最盛。
如此大将统领大军陈兵边境,危险绝不亚于先前的公孙瓒。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确实不得不防!
念及此处,袁绍当即在堂中扫视了一圈,思量到底该用何人。
众文武见状一时都忍不住心中期待,希冀能被委以重任。
然而让众人失望的是,袁绍并未当场点将便离去了,唯有审配、许攸等心腹幕僚相随左右,显然准备开小会。
……
书房之中,郭图倒是举贤不避亲的推荐自家族弟
“甘陵相郭援,或可为青州刺史。”
毕竟郭援除了颇有领兵之才外还是钟繇的外甥,属于颍川士族核心人物。
汝颍士族能占据朝堂主流多年,自然有着一定的底蕴。
同为颍川阳翟人的辛评倒是想推荐自家弟弟辛毗,可想了想打消了念头。
没办法,他的弟弟他心里清楚,当个谋士、使者还行,却难当方面之任。
于是在与郭图对视一眼后,辛毗当即默契的附和他的提议。
荀谌闻言虽然面色平淡,但心底却有些可惜。
若不是荀彧前阵子投奔曹操去了,他还真想推荐荀彧上位。
不是他自卖自夸,在荀谌看来无论是并州刺史还是青州刺史荀彧都足以胜任。
但现在没了人选,荀谌也只能选择支持郭图了。
只是颍川士族如此抱团,却引得袁绍麾下一干河北士人不满。
尤其是审配,在他看来郭援不过是中人之才。如果不是出身阳翟郭氏,不是钟繇的外甥,别说担任两千石的太守了,连当个县令都勉强。
或许审配在谋略方面确实胜过郭图等人,但他同样也有着缺陷。
以州郡为国,就是审配的局限性,在这方面他的格局并不大。
他总诟病郭图等颍川士子结党营私,但审配自己又何尝不抱团排外呢。
于是审配当即举荐巨鹿耿苞、河间张郃、甘陵朱灵等人。
逢纪虽为北海人,但向来与审配亲善,与郭图、辛评不和,便也附议。
出身南阳士族的许攸倒是两不相帮,只是笑呵呵的在一旁看他们争论着。
不过许攸是轻松了,但袁绍却头疼了。
在这方面,曹操评价他“好谋无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了。
实际上袁绍身边人都知道他有点优柔寡断,但从未点破。
此刻见他老毛病又犯了,许攸这才嘴角微翘的悠然上前。
不得不说,许攸还是有点实力的,至少对袁绍足够了解。
他只说了两个名字,就令袁绍面露欣然之色。
只见袁绍抚须而笑道:“吾有子远,无遗忧矣!”
见袁绍都这么说了,审配郭图等人便知道他已经有了决断,心中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只能作罢了。
只是当许攸为自家的一锤定音而矜然自得时,却不知郭图、审配对他都有些不满之意。
……
且不说袁绍幕府内部如何暗流涌动。
次日,随着邺城调令一下,北地局势当即又是一变。
首先袁绍从许攸之言,以高干为并州刺史。
因为陈留高氏乃兖州名门,与河北士人、颍川士族都无瓜葛。
最重要的是高干本人不仅才志弘邈,文武秀出,同时还是袁绍的亲外甥。
可以说许攸的这个提名,实在是让袁绍太满意了。
至于许攸推荐的青州刺史人选,同样也让袁绍连连点头。
故此在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的同时,亦是以周喁为青州刺史。
别看周喁这个名字或许有点陌生,但他做得事情却一件也不简单。
比如初平元年曹操麾下四千新募丹阳兵逃散之后,就请来了丹阳太守周昕之弟周为军师,帮忙统御残兵。
而周也确实不凡,很快即收合逃散兵众二千人,辅佐曹操征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才是曹操的第一任军师。
不过周氏兄弟对曹操只能说是仗义,对袁绍那才叫忠诚。
在袁术和袁绍的之间,会稽周氏可以说一直坚定的站在袁绍这边。
周昕、周昂、周三兄弟,对袁绍的要求向来的有求必应,堪称是袁术、孙坚的死敌。
也正是因为这点,袁绍方才放心的任命周为青州刺史。
这其中除了周氏三兄弟的忠诚外,也有周昕为丹阳太守的缘故。
要知道曹操陈留起兵讨董时,周昕就曾经先后派遣精兵万余人帮助曹操。
如今周为青州刺史,周昕这个丹阳太守自然更会倾力相助了。
丹阳兵为天下强军,这点袁绍也不得不承认。
不过袁绍也没有厚此薄彼,随即便命张郃、朱灵等人执掌安平诸军,给河北士族一个立功的机会。
至于郭援就算了,他本就是甘陵相,确实不用再拔擢了。
一时间,冀州各方貌似都袁绍照顾到了。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踌躇满志之时,有一个却满腹怨言。
深夜,邺城。
麹宅后院,只见麹义面色难看的一个人喝着闷酒。
要知道他向来自诩是釜水一战最大功臣,自问没有他拼死一搏,袁绍这冀州牧的位置根本坐不稳。
但麹义没想到袁绍这厮如此薄情寡义,竟然对他视若无睹。
看似赏赐了财货、宅邸,但却始终不愿意对他委以重任。
釜水一战后,他除了财货、美人、宅邸之外,竟然没有获得任何晋升。
手下依旧是那些私兵部曲,官职也依旧是一个区区校尉。
这次麹义本以为并州刺史、青州刺史中总有一个位置是他的,却没想到全程下来,他的名字竟然从来没有出现在候选名单之中。
这让麹义心中不由愈发不满,甚至视之为奇耻大辱。
一时间麹义这酒越喝就越是怨愤。
正当麹义想着要不要给袁绍一点脸色看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却忽然到访……
早在讨董时他便对心腹透露过自己的计划:
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南向争夺天下。
若行此策,魏哲这个北地诸侯自然不得不除。
故此在黑山军寇涿郡、青州黄巾侵北海之后,袁绍也做好了准备。
他知道魏哲会报复,所以早早便在安平国边境派遣大军严阵以待。
于是乎当太史慈率轻骑四出后并未重现公孙瓒之功,边境兵马固然有所损伤,但安平国并没有城池陷落。
邺城大堂,当袁绍得知这一消息时不由抚须大笑。
郭图见状当即凑趣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魏公威不过尔尔!”
话音未落,便有青州、并州的消息送至。
毕竟士族之间往来通信,本就有互相交换情报之意。
在这方面,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天然具备信息优势。
但看罢信函袁绍便面色一黑,阴沉如水。
待信函传阅一圈之后,郭图顿时那叫一个尴尬。
还是荀谌看不过去,主动出言解围道:“明公何必忧心?青州、并州他魏公威争得,咱们自然也能争得。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何可惧!”
审配闻言亦是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但他还是出言提醒道:“安平国处亦不得放松警惕,以防有诈。”
闻听此言,袁绍不由微微颔首。
确实,魏哲乃兵法大家,最擅虚实之道,谁知道他哪路是真哪路是假?
看似太史慈此次出兵并无所获,但未尝不是故意做出的假象。
要知道魏哲麾下诸将就要属太史慈战功赫赫,威名最盛。
如此大将统领大军陈兵边境,危险绝不亚于先前的公孙瓒。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确实不得不防!
念及此处,袁绍当即在堂中扫视了一圈,思量到底该用何人。
众文武见状一时都忍不住心中期待,希冀能被委以重任。
然而让众人失望的是,袁绍并未当场点将便离去了,唯有审配、许攸等心腹幕僚相随左右,显然准备开小会。
……
书房之中,郭图倒是举贤不避亲的推荐自家族弟
“甘陵相郭援,或可为青州刺史。”
毕竟郭援除了颇有领兵之才外还是钟繇的外甥,属于颍川士族核心人物。
汝颍士族能占据朝堂主流多年,自然有着一定的底蕴。
同为颍川阳翟人的辛评倒是想推荐自家弟弟辛毗,可想了想打消了念头。
没办法,他的弟弟他心里清楚,当个谋士、使者还行,却难当方面之任。
于是在与郭图对视一眼后,辛毗当即默契的附和他的提议。
荀谌闻言虽然面色平淡,但心底却有些可惜。
若不是荀彧前阵子投奔曹操去了,他还真想推荐荀彧上位。
不是他自卖自夸,在荀谌看来无论是并州刺史还是青州刺史荀彧都足以胜任。
但现在没了人选,荀谌也只能选择支持郭图了。
只是颍川士族如此抱团,却引得袁绍麾下一干河北士人不满。
尤其是审配,在他看来郭援不过是中人之才。如果不是出身阳翟郭氏,不是钟繇的外甥,别说担任两千石的太守了,连当个县令都勉强。
或许审配在谋略方面确实胜过郭图等人,但他同样也有着缺陷。
以州郡为国,就是审配的局限性,在这方面他的格局并不大。
他总诟病郭图等颍川士子结党营私,但审配自己又何尝不抱团排外呢。
于是审配当即举荐巨鹿耿苞、河间张郃、甘陵朱灵等人。
逢纪虽为北海人,但向来与审配亲善,与郭图、辛评不和,便也附议。
出身南阳士族的许攸倒是两不相帮,只是笑呵呵的在一旁看他们争论着。
不过许攸是轻松了,但袁绍却头疼了。
在这方面,曹操评价他“好谋无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了。
实际上袁绍身边人都知道他有点优柔寡断,但从未点破。
此刻见他老毛病又犯了,许攸这才嘴角微翘的悠然上前。
不得不说,许攸还是有点实力的,至少对袁绍足够了解。
他只说了两个名字,就令袁绍面露欣然之色。
只见袁绍抚须而笑道:“吾有子远,无遗忧矣!”
见袁绍都这么说了,审配郭图等人便知道他已经有了决断,心中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只能作罢了。
只是当许攸为自家的一锤定音而矜然自得时,却不知郭图、审配对他都有些不满之意。
……
且不说袁绍幕府内部如何暗流涌动。
次日,随着邺城调令一下,北地局势当即又是一变。
首先袁绍从许攸之言,以高干为并州刺史。
因为陈留高氏乃兖州名门,与河北士人、颍川士族都无瓜葛。
最重要的是高干本人不仅才志弘邈,文武秀出,同时还是袁绍的亲外甥。
可以说许攸的这个提名,实在是让袁绍太满意了。
至于许攸推荐的青州刺史人选,同样也让袁绍连连点头。
故此在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的同时,亦是以周喁为青州刺史。
别看周喁这个名字或许有点陌生,但他做得事情却一件也不简单。
比如初平元年曹操麾下四千新募丹阳兵逃散之后,就请来了丹阳太守周昕之弟周为军师,帮忙统御残兵。
而周也确实不凡,很快即收合逃散兵众二千人,辅佐曹操征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才是曹操的第一任军师。
不过周氏兄弟对曹操只能说是仗义,对袁绍那才叫忠诚。
在袁术和袁绍的之间,会稽周氏可以说一直坚定的站在袁绍这边。
周昕、周昂、周三兄弟,对袁绍的要求向来的有求必应,堪称是袁术、孙坚的死敌。
也正是因为这点,袁绍方才放心的任命周为青州刺史。
这其中除了周氏三兄弟的忠诚外,也有周昕为丹阳太守的缘故。
要知道曹操陈留起兵讨董时,周昕就曾经先后派遣精兵万余人帮助曹操。
如今周为青州刺史,周昕这个丹阳太守自然更会倾力相助了。
丹阳兵为天下强军,这点袁绍也不得不承认。
不过袁绍也没有厚此薄彼,随即便命张郃、朱灵等人执掌安平诸军,给河北士族一个立功的机会。
至于郭援就算了,他本就是甘陵相,确实不用再拔擢了。
一时间,冀州各方貌似都袁绍照顾到了。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踌躇满志之时,有一个却满腹怨言。
深夜,邺城。
麹宅后院,只见麹义面色难看的一个人喝着闷酒。
要知道他向来自诩是釜水一战最大功臣,自问没有他拼死一搏,袁绍这冀州牧的位置根本坐不稳。
但麹义没想到袁绍这厮如此薄情寡义,竟然对他视若无睹。
看似赏赐了财货、宅邸,但却始终不愿意对他委以重任。
釜水一战后,他除了财货、美人、宅邸之外,竟然没有获得任何晋升。
手下依旧是那些私兵部曲,官职也依旧是一个区区校尉。
这次麹义本以为并州刺史、青州刺史中总有一个位置是他的,却没想到全程下来,他的名字竟然从来没有出现在候选名单之中。
这让麹义心中不由愈发不满,甚至视之为奇耻大辱。
一时间麹义这酒越喝就越是怨愤。
正当麹义想着要不要给袁绍一点脸色看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却忽然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