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云长公主顿时觉得浑身一阵瘫软。她费尽心思回京,想尽办法讨好杨太后,又劝她振作起来,成为自己的倚仗,还当着朝臣的面自揭伤疤,细数多年的屈辱,就是想借用大家的同情和怜悯替自己和无辜惨死的女儿报仇。而如今她却因为一个误判惹怒了独孤彻,让他说出要他们母子陪葬的话来,岂不是要断了她之前的谋划?
“你既然知道陛下看重夏侯纾,为何不提前告知我?”照云长公主看向宇文恪,眼神里全无半点母子之情,反倒像是仇敌,“难道你叫了薛氏那个贱人二十几年的娘,就忘了谁才是你的亲生母亲了吗?忘了你无辜惨死的妹妹了吗?”
宇文恪从知道真相到今天,他恨过许多人,这其中有宇文盛、宇文恺父子和王府中那些知情不报的人,却唯独对远在陵都的薛夫人存着一丝别样的情愫。在薛夫人的两个亲生儿女出生前,薛夫人从未苛责薄待过他。她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他,温柔的跟他说话,鼓励他跟着父亲好好学,早日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还,将来承袭爵位,造福一方。所以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不是薛夫人的亲生儿子。
自他十岁被送入京城为质,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薛夫人,但是薛夫人却每月按时给他写信,嘘寒问暖。薛夫人就像全天下所有盼着儿子团聚的慈母一般,在信中关心他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欺负,想不想家,能不能适应京城的生活。她会询问他衣裳和鞋子的尺码,以此推算他现在有多高、是何模样,换季的时候还会亲自缝制衣服鞋袜,托人送到京城来。尽管他什么都不缺,可这种来自母亲的关怀还是温暖了他独自在京为质的独孤与寂寞。
也因此,即便宇文恪知道薛夫人最疼爱的还是与她朝夕相处的小儿子宇文恺,可他心中除了对宇文恺有些嫉妒,并没有半点怨恨薛夫人偏心。尤其是在宇文盛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冰冷,甚至作出了改立世子的打算后,薛夫人尽管有过犹豫,却依然没有狠心的用小儿子来取代他的位置。可见薛夫人之前是真的把他当做儿子来看待的。
然而当年的事被揭穿之后,薛夫人对他只怕就只有恨了。
宇文恪暗自叹着气。
照云长公主看到宇文恪沉默了,气得挥起胳膊就是一巴掌打过去,怒道:“你果然还是记挂着薛氏那个贱人!”
另一边,独孤彻刚抱着微微发颤的夏侯纾出了偏殿大门,就看到迎面走来了十来个命妇和年轻的女眷,其中便有恭王妃和钟青葵。她们都是在宴会上听到钟玉卿说女儿不见了,又听有人看见夏侯纾往偏殿这边来了,热心过来帮忙寻找的。
看到独孤彻从偏殿里出来,手里还抱着一个娇滴滴且浑身狼狈的女子,大家都停住了脚步,连呼吸都恨不得隐藏起来。其中有几个年长一些的命妇是亲眼目睹了当年齐吟霜事件的,待她们看清独孤彻怀中的女子似乎就是越国公之女时,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出当年的事情,吓得大气不敢出。
独孤彻见避无可避,索性直接站在了原地。
那些命妇和年轻女眷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纷纷叩首行跪拜礼。一个个都垂着头,不敢抬头看一眼。倒是有几个未婚女子悄悄红了脸颊。
看来陛下是要册立新妃了呀!
独孤彻居高临下的睥睨着眼前的女眷们,目光从她们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比较靠后的钟玉卿身上,方道:“宣和郡主,福乐公主与令嫒投缘,今日特意约了夏侯姑娘在此见面,不料夏侯姑娘突然中暑,朕正准备带她去找太医。既然你来了,不如你跟朕一起去吧。”
钟玉卿和几位年长命妇一样,早已猜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心中追悔莫及。她既恨自己带女儿进宫,又恨自己疏忽了女儿的照料。然而,独孤彻的话语似乎为夏侯纾的狼狈和眼下的困顿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她便顺势而为,故作镇定地说道:“陛下厚爱,臣妇感激不尽。臣妇一定谨遵圣命。”
独孤彻又扫了一眼恭王妃和其他几个命妇,继续道:“今日是皇太后的寿辰,众位卿家既是为了来贺寿,就不要在此逗留,还是赶紧回千秋殿去吧,别为了此等小事胡言乱语,坏了皇太后的雅兴!”
这话看似是让她们不要自作聪明坏了杨太后过寿的兴致,其实也是告诫她们不要随便非议,把看到的烂到肚子里。
众人还在仔细品味天子话语中的深意,独孤彻却已抱着夏侯纾穿过了跪拜的诸位官眷,毫不理会地继续前行,也没有示意大家起身。
钟玉卿的一双手,早已在看到独孤彻抱起夏侯纾的那一刻,被自己掐得淤痕斑斑。此时听到独孤彻的一番开解,她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五味杂陈。然而,她仍然感到庆幸,因为事情并未像当年齐吟霜那般严重。她立刻感激地谢恩,紧随其后。
随着天子渐行渐远,众位官眷才纷纷抬起头来,脸上均显现出一种莫名的茫然。随后,年轻的女眷赶忙伸手去搀扶年长的命妇们,谁也不敢再多说一句。在这个庄重而神秘的宫廷里,她们以无声的行动表达出对皇权的敬畏和尊敬。
恭王妃趁机往偏殿里面瞧了瞧,似乎看到了一个身着宽大海清的中年妇人和一个身形俊郎的年轻男子,不用想她也知道那是谁。她立刻明白了这事另有隐情,心中越发忐忑,但她更多的是担心外甥女的名节。
然而天子都说夏侯纾是来见福乐公主的,临走前还特意委婉的告诫她们不要胡言乱语,那就证明天子并不希望真相公之于众。
短暂的思索之后,恭王妃连忙挤出一抹笑意,故意装作云淡风轻的说:“我们在这边火急火燎的找人,谁承想到我这个外甥女竟然是来见福乐公主了。陛下疼爱福乐公主,连着我这外甥女也多关照了几分,真是三生有幸。有陛下隆恩庇佑,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其他人听了,也领会到了恭王妃的用意,只好笑了笑,纷纷称是,毕竟大家都知道夏侯纾曾经入宫伴公主读书。
恭王妃担心众人继续胡思乱想,便掏出丝绢擦了擦额间若有似无的汗珠,继续道:“不过今年的天气确实怪异,春耕时节雨水就比往年少了不少,这才四月底就热成了这个样子,我方才瞧见千秋殿里都已经放了冰块了。真要到了盛夏,恐怕大家都得找个凉快的庄子避暑了。”
大家的注意力被引到天气上,这才发现今年确实比往年热,然后都开始举例,谁也没再关心偏殿里发生了什么。恭王妃便借机劝说大家回千秋殿继续欣赏舞乐,别让皇太后发现她们这么多人都出来了。
而钟玉卿在远离了那些官眷的视线后,突然停住了脚步,迟疑道:“陛下,这里是内宫,您这样抱着纾儿去太医院,恐有不妥。”
独孤彻听然停住脚步,看了一眼怀中已经完全失去意识,却依然浑身颤抖的夏侯纾,方道:“郡主,人命关天,朕顾不得那么多了。”
“可是陛下,纾儿她如今尚未婚配。”钟玉卿心中一阵酸楚。今天的事要是传出去,女儿的清白恐怕就毁了。
独孤彻当然知道她的担忧,他想了想,郑重道:“郡主请放心,朕会对她负责。”
钟玉卿满脸愕然。
他说他会对她负责,怎么负责?让她入宫为妃吗?
南祁开过至今,历经一百多年,七位帝王,他们夏侯氏从未出过一位皇妃!而且,他们也不愿沾这份荣华!
钟玉卿还来不及问,独孤彻却已经没有耐心再耗下去了。他看了看怀中越发不安分的夏侯纾,继续往太医院走。
一路上,他们碰到了不少宫女和内侍,甚至还有几个没有资格出席杨太后寿宴的嫔妃,大家一律先行叩拜,然后才看着天子焦急的背影以及后面跟着的同样迫切的宣和郡主,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宫中又要添新人了!
独孤彻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猜疑,他紧紧地抱着夏侯纾,健步如飞地赶往太医院。他的心跳在奔跑中砰砰作响,仿佛要跳出胸膛,而他的身体也在快速地颤抖。他身上的汗水越来越多,湿透了他的衣衫,但是他仍然不肯放慢脚步。
于他而言,此时此刻,夏侯纾的安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他不断地催促自己,不断地奔跑,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力量全部灌注给夏侯纾。
终于,他们到达了太医院。独孤彻迈步进去,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但他却毫不在意。他的眼神坚定而急切,充满了对夏侯纾的担忧和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今日是杨太后的寿宴,京中许多官眷都入宫祝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医院特意安排了多名太医备着,以防出现突发状况,方便救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子竟然亲自降临,还抱着一个身份不明的女子。
震惊之余,大家又看到了后面跟上来的宣和郡主,那女子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可无论对方是谁,都不是他们一介太医可以置喙的。
他们的职责只是遵照圣意,治病救人。
独孤彻在众人中搜寻了一遍,目光很快就锁定了一名年过而立的太医,立马道:“沈从斌,赶紧随朕进来救人!其他人一律不得靠近!”
说完他就进了一间没人的房间。
那名叫沈从斌的太医闻言赶紧去拿了自己的药箱,跟着进去了。
钟玉卿迟疑了一会儿,也跟着进了房间,并随手关上了门。
独孤彻轻柔地将夏侯纾放置在一张铺有凉席的坐榻上,然后顺势坐在她旁边,命令沈从斌上前为夏侯纾把脉诊断。
沈从斌赶紧依言照办。他的手轻轻搭上了夏侯纾的手腕,立刻发现她的体温高于常人,然后他找到她的脉搏,细细听诊了半晌,眉头微蹙。紧接着他又对夏侯纾的症状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检查,脸色由疑惑变成了惊恐,最后直接跪了下来,对独孤彻说:“陛下,这位姑娘中的是绕指柔!”
“你说什么?”钟玉卿犹如晴天霹雳,情绪激动,无法再保持冷静。年轻人或许不知,可是她这个经常出入宫廷的人却知道绕指柔是什么东西。
从前信王得势时,章氏一族的女子入宫后便是利用此等药物争宠,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最后还伤到了皇嗣。信王一脉被贬后,绕指柔也被严禁。为何时隔多年又出现在宫中,甚至被用在她的女儿身上?
钟玉卿心中悲痛万分,她深深地看了眼昏迷不醒的女儿,不禁泫然泪下,追问道:“陛下,偏殿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小女会中此等污秽之药?”
“你既然知道陛下看重夏侯纾,为何不提前告知我?”照云长公主看向宇文恪,眼神里全无半点母子之情,反倒像是仇敌,“难道你叫了薛氏那个贱人二十几年的娘,就忘了谁才是你的亲生母亲了吗?忘了你无辜惨死的妹妹了吗?”
宇文恪从知道真相到今天,他恨过许多人,这其中有宇文盛、宇文恺父子和王府中那些知情不报的人,却唯独对远在陵都的薛夫人存着一丝别样的情愫。在薛夫人的两个亲生儿女出生前,薛夫人从未苛责薄待过他。她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他,温柔的跟他说话,鼓励他跟着父亲好好学,早日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还,将来承袭爵位,造福一方。所以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不是薛夫人的亲生儿子。
自他十岁被送入京城为质,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薛夫人,但是薛夫人却每月按时给他写信,嘘寒问暖。薛夫人就像全天下所有盼着儿子团聚的慈母一般,在信中关心他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欺负,想不想家,能不能适应京城的生活。她会询问他衣裳和鞋子的尺码,以此推算他现在有多高、是何模样,换季的时候还会亲自缝制衣服鞋袜,托人送到京城来。尽管他什么都不缺,可这种来自母亲的关怀还是温暖了他独自在京为质的独孤与寂寞。
也因此,即便宇文恪知道薛夫人最疼爱的还是与她朝夕相处的小儿子宇文恺,可他心中除了对宇文恺有些嫉妒,并没有半点怨恨薛夫人偏心。尤其是在宇文盛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冰冷,甚至作出了改立世子的打算后,薛夫人尽管有过犹豫,却依然没有狠心的用小儿子来取代他的位置。可见薛夫人之前是真的把他当做儿子来看待的。
然而当年的事被揭穿之后,薛夫人对他只怕就只有恨了。
宇文恪暗自叹着气。
照云长公主看到宇文恪沉默了,气得挥起胳膊就是一巴掌打过去,怒道:“你果然还是记挂着薛氏那个贱人!”
另一边,独孤彻刚抱着微微发颤的夏侯纾出了偏殿大门,就看到迎面走来了十来个命妇和年轻的女眷,其中便有恭王妃和钟青葵。她们都是在宴会上听到钟玉卿说女儿不见了,又听有人看见夏侯纾往偏殿这边来了,热心过来帮忙寻找的。
看到独孤彻从偏殿里出来,手里还抱着一个娇滴滴且浑身狼狈的女子,大家都停住了脚步,连呼吸都恨不得隐藏起来。其中有几个年长一些的命妇是亲眼目睹了当年齐吟霜事件的,待她们看清独孤彻怀中的女子似乎就是越国公之女时,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出当年的事情,吓得大气不敢出。
独孤彻见避无可避,索性直接站在了原地。
那些命妇和年轻女眷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纷纷叩首行跪拜礼。一个个都垂着头,不敢抬头看一眼。倒是有几个未婚女子悄悄红了脸颊。
看来陛下是要册立新妃了呀!
独孤彻居高临下的睥睨着眼前的女眷们,目光从她们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比较靠后的钟玉卿身上,方道:“宣和郡主,福乐公主与令嫒投缘,今日特意约了夏侯姑娘在此见面,不料夏侯姑娘突然中暑,朕正准备带她去找太医。既然你来了,不如你跟朕一起去吧。”
钟玉卿和几位年长命妇一样,早已猜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心中追悔莫及。她既恨自己带女儿进宫,又恨自己疏忽了女儿的照料。然而,独孤彻的话语似乎为夏侯纾的狼狈和眼下的困顿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她便顺势而为,故作镇定地说道:“陛下厚爱,臣妇感激不尽。臣妇一定谨遵圣命。”
独孤彻又扫了一眼恭王妃和其他几个命妇,继续道:“今日是皇太后的寿辰,众位卿家既是为了来贺寿,就不要在此逗留,还是赶紧回千秋殿去吧,别为了此等小事胡言乱语,坏了皇太后的雅兴!”
这话看似是让她们不要自作聪明坏了杨太后过寿的兴致,其实也是告诫她们不要随便非议,把看到的烂到肚子里。
众人还在仔细品味天子话语中的深意,独孤彻却已抱着夏侯纾穿过了跪拜的诸位官眷,毫不理会地继续前行,也没有示意大家起身。
钟玉卿的一双手,早已在看到独孤彻抱起夏侯纾的那一刻,被自己掐得淤痕斑斑。此时听到独孤彻的一番开解,她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五味杂陈。然而,她仍然感到庆幸,因为事情并未像当年齐吟霜那般严重。她立刻感激地谢恩,紧随其后。
随着天子渐行渐远,众位官眷才纷纷抬起头来,脸上均显现出一种莫名的茫然。随后,年轻的女眷赶忙伸手去搀扶年长的命妇们,谁也不敢再多说一句。在这个庄重而神秘的宫廷里,她们以无声的行动表达出对皇权的敬畏和尊敬。
恭王妃趁机往偏殿里面瞧了瞧,似乎看到了一个身着宽大海清的中年妇人和一个身形俊郎的年轻男子,不用想她也知道那是谁。她立刻明白了这事另有隐情,心中越发忐忑,但她更多的是担心外甥女的名节。
然而天子都说夏侯纾是来见福乐公主的,临走前还特意委婉的告诫她们不要胡言乱语,那就证明天子并不希望真相公之于众。
短暂的思索之后,恭王妃连忙挤出一抹笑意,故意装作云淡风轻的说:“我们在这边火急火燎的找人,谁承想到我这个外甥女竟然是来见福乐公主了。陛下疼爱福乐公主,连着我这外甥女也多关照了几分,真是三生有幸。有陛下隆恩庇佑,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其他人听了,也领会到了恭王妃的用意,只好笑了笑,纷纷称是,毕竟大家都知道夏侯纾曾经入宫伴公主读书。
恭王妃担心众人继续胡思乱想,便掏出丝绢擦了擦额间若有似无的汗珠,继续道:“不过今年的天气确实怪异,春耕时节雨水就比往年少了不少,这才四月底就热成了这个样子,我方才瞧见千秋殿里都已经放了冰块了。真要到了盛夏,恐怕大家都得找个凉快的庄子避暑了。”
大家的注意力被引到天气上,这才发现今年确实比往年热,然后都开始举例,谁也没再关心偏殿里发生了什么。恭王妃便借机劝说大家回千秋殿继续欣赏舞乐,别让皇太后发现她们这么多人都出来了。
而钟玉卿在远离了那些官眷的视线后,突然停住了脚步,迟疑道:“陛下,这里是内宫,您这样抱着纾儿去太医院,恐有不妥。”
独孤彻听然停住脚步,看了一眼怀中已经完全失去意识,却依然浑身颤抖的夏侯纾,方道:“郡主,人命关天,朕顾不得那么多了。”
“可是陛下,纾儿她如今尚未婚配。”钟玉卿心中一阵酸楚。今天的事要是传出去,女儿的清白恐怕就毁了。
独孤彻当然知道她的担忧,他想了想,郑重道:“郡主请放心,朕会对她负责。”
钟玉卿满脸愕然。
他说他会对她负责,怎么负责?让她入宫为妃吗?
南祁开过至今,历经一百多年,七位帝王,他们夏侯氏从未出过一位皇妃!而且,他们也不愿沾这份荣华!
钟玉卿还来不及问,独孤彻却已经没有耐心再耗下去了。他看了看怀中越发不安分的夏侯纾,继续往太医院走。
一路上,他们碰到了不少宫女和内侍,甚至还有几个没有资格出席杨太后寿宴的嫔妃,大家一律先行叩拜,然后才看着天子焦急的背影以及后面跟着的同样迫切的宣和郡主,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宫中又要添新人了!
独孤彻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猜疑,他紧紧地抱着夏侯纾,健步如飞地赶往太医院。他的心跳在奔跑中砰砰作响,仿佛要跳出胸膛,而他的身体也在快速地颤抖。他身上的汗水越来越多,湿透了他的衣衫,但是他仍然不肯放慢脚步。
于他而言,此时此刻,夏侯纾的安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他不断地催促自己,不断地奔跑,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力量全部灌注给夏侯纾。
终于,他们到达了太医院。独孤彻迈步进去,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但他却毫不在意。他的眼神坚定而急切,充满了对夏侯纾的担忧和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今日是杨太后的寿宴,京中许多官眷都入宫祝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医院特意安排了多名太医备着,以防出现突发状况,方便救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子竟然亲自降临,还抱着一个身份不明的女子。
震惊之余,大家又看到了后面跟上来的宣和郡主,那女子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可无论对方是谁,都不是他们一介太医可以置喙的。
他们的职责只是遵照圣意,治病救人。
独孤彻在众人中搜寻了一遍,目光很快就锁定了一名年过而立的太医,立马道:“沈从斌,赶紧随朕进来救人!其他人一律不得靠近!”
说完他就进了一间没人的房间。
那名叫沈从斌的太医闻言赶紧去拿了自己的药箱,跟着进去了。
钟玉卿迟疑了一会儿,也跟着进了房间,并随手关上了门。
独孤彻轻柔地将夏侯纾放置在一张铺有凉席的坐榻上,然后顺势坐在她旁边,命令沈从斌上前为夏侯纾把脉诊断。
沈从斌赶紧依言照办。他的手轻轻搭上了夏侯纾的手腕,立刻发现她的体温高于常人,然后他找到她的脉搏,细细听诊了半晌,眉头微蹙。紧接着他又对夏侯纾的症状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检查,脸色由疑惑变成了惊恐,最后直接跪了下来,对独孤彻说:“陛下,这位姑娘中的是绕指柔!”
“你说什么?”钟玉卿犹如晴天霹雳,情绪激动,无法再保持冷静。年轻人或许不知,可是她这个经常出入宫廷的人却知道绕指柔是什么东西。
从前信王得势时,章氏一族的女子入宫后便是利用此等药物争宠,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最后还伤到了皇嗣。信王一脉被贬后,绕指柔也被严禁。为何时隔多年又出现在宫中,甚至被用在她的女儿身上?
钟玉卿心中悲痛万分,她深深地看了眼昏迷不醒的女儿,不禁泫然泪下,追问道:“陛下,偏殿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小女会中此等污秽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