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彻在看到夏侯纾的时候就已经猜到她可能被下了什么药,却没料到竟然是宫中禁止多年的绕指柔。这样的药,宫中年长的或许还有点印象,年轻一些的基本连听都没有听过,照云长公主母子又是怎么弄到手的?
“查!必须严查!”独孤彻怒道。随着他的情绪起伏,他额头上的青筋逐渐暴起,整个人都笼罩着一股戾气,完全没有平日里的儒雅。随后他的手掌重重的拍在坐榻的扶手上,命令道:“沈从斌,朕命你协助祝成鸿一起暗中彻查此药,务必把研制此药的人抓出来!”
祝成鸿是内侍局的总管太监,也是宫中的红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号。而且他跟在独孤彻身边十几年了,一向以执行独孤彻的命令为天职,办事稳妥老道,从不徇私,深得天子信任和重用。由他来查,此事必然能水落石出。
钟玉卿的内心并未因陛下的安排而感到一丝一毫的宽慰,反而被一种无边的苦涩所淹没。她谦恭而恭敬地向独孤彻行了一礼,语气坚定而从容:“臣女遭此横祸,臣妇实难心安,斗胆恳求陛下告知偏殿里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陛下只要求追查研制药物的人,却不追查下药之人?”
独孤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命令沈从斌先为夏侯纾施针缓解痛苦,然后去开药熬制。他特别警告沈从斌,不准对外透露半个字,否则人头落地。
沈从斌从被天子点名看诊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摊上了大事,然而皇命难违,他也只得努力维持镇定,硬着头皮取了针来替夏侯纾治疗。
独孤彻这才从坐榻上起身,站在一旁观看他施针。
没过多久,祝成鸿便带着几个内侍赶过来了,却没有唐突的进门,而是规规矩矩地在门外等候天子召见。
随后独孤彻便出去跟他说了几句话。
祝成鸿不愧是个能当大任的,他听到有人说了偏殿的情况,也没等天子发话,立刻就派人将那里围了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包括还在里面的照云长公主和宇文恪。同时还他让人留意那几个返回了千秋殿的命妇和女眷,盯着她们的一举一动,防止她们随便传话,败坏皇家声誉。
如今得到了天子口令,他马上又安排人手去将相关人员拘住,等候盘问。
独孤彻对祝成鸿的安排十分满意,便将此事全权交与他去处理,太医院沈从斌配合。而他只要一个结果。
房内,夏侯纾在沈从斌施针后,症状明显有所缓解,气息也变得均匀而顺畅起来,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沈从斌暗自松了一口气,自己的脑袋总算是保住了。然后他擦了擦额间因为太过紧张而冒出的汗水,赶紧又收起银针,到外面开药方去了。
太医一走,钟玉卿立刻走到女儿身边,帮她整理了凌乱的头发和衣裳,然后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无声地流着泪。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不甘和悔恨,思绪在激荡着,回想起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她深深感受到女儿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无奈而感到懊悔。在这个时刻,她只能紧紧握住女儿的手,默默地陪伴着她,度过这个难熬的时刻。
独孤彻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
此时,独孤彻的愤怒已经相较于之前有所克制,然而钟玉卿母女的境况仍然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他站了一会儿,方说:“郡主,方才你问朕为何不查下药之人,那么朕现在告诉你,下药之人是朕的姑母,照云长公主。”
“你说什么?”钟玉卿缓缓转过头来,不敢相信道,“不论是越国公府,还是恭王府,都与照云长公主没有任何仇怨,而且照云长公主长年在陵都,从未见过纾儿,她为何要用如此歹毒的计策来害纾儿?”
这也正是独孤彻最头疼的问题,可是现在,他却不得不回答。
独孤彻叹了口气,极为不忍的说:“郡主可知当时在偏殿里的除了照云长公主,还有她唯一的儿子宇文恪?”
"宇文恪?"钟玉卿反复琢磨着这个名字。在她的记忆中,年初的时候,陵王曾经试图请求皇帝赐婚,但那个请求并未得到批准。然后,照云长公主突然返回了京城。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她突然明白了,“难道宇文恪想要以此为要挟,强迫我们与他联姻?他们为何如此歹毒!”
“郡主猜得没错。”独孤彻说,“这些年,姑母历经磨难,受了许多苦,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位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的照云长公主了。”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坐榻上的夏侯纾,又道:“可是如今满朝文武皆知她是陵王一案的最大受害者,又与皇太后关系匪浅,朕暂时还不能处置她。”
杨太后与姚太后打了这么多年的擂台,不少老臣都斥责姚太后过于强势。杨太后虽然不是当今天子的生母,却是先帝原配正妻,是前朝的中宫皇后,也是当今天子的嫡母。而独孤彻纵容生母夺权,就是对嫡母的不敬,有违祖宗法制,因而他们对姚太后的蛮横嚣张微词颇多。偏偏照云长公主返京后一直依附于沉寂多年的杨太后,甚至唤起了她要与姚太后一争高下的决心,这让杨太后的支持者十分欣慰。如果独孤彻在这个时候处置了照云长公主,势必会引起老臣的不满。
钟玉卿并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深宅妇人,然而道理她都懂,情感上她却不能接受。她这一生,出生高门,嫁得良婿,又生育了两子一女。前半生,她几乎是大部分女人羡慕和嫉妒的对象,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与女儿怪病缠身,不得不骨肉分离,紧接着是长子战死沙场,尸骨无存,让她缱绻多年都无法走出伤痛。如今好不容易盼着女儿长大了,又遭遇这样的折辱,却还不能惩治罪魁祸首,让她如何甘心?
“我的纾儿该怎么办?”钟玉卿再次转向女儿,悲痛而绝望的呢喃着,“她是我拼死生下的女儿,刚刚才满十六岁,本该有光彩灿烂的人生。我与她父亲已经打算替她挑选心仪之人,然后看着她成婚生子,护她一生平安顺遂。可是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叫她以后怎么办?”
独孤彻何曾不希望着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还不能明目张胆的处置加害之人,如今除了尽量弥补,别无他法。
独孤彻沉默了一会儿,方道:“郡主,来的路上朕已经表明态度了,不管她醒来后怎么想,朕会对她负责。今天的事情,朕也会暗中处置,绝不让人再伤她分毫。”
钟玉卿听后,缓缓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直视着独孤彻,严肃地问道:“请问陛下,您这么做是出于对我们越国公府的照顾,还是对纾儿的同情?”
“郡主何出此言?”独孤彻有些诧异,他觉得自己的表述已经足够清楚。
钟玉卿冷着脸说:“纾儿曾经在宫中陪伴福乐公主读书,陛下应该了解她的个性。她不愿意的事,臣妇也无法勉强她。
原来是因为这个。独孤彻不由得放宽了心,又道:“郡主聪慧敏睿,难道你觉得朕会随意说出对一个女子负责的话来吗?”
钟玉卿眉头微蹙,心中疑惑窦生,难道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朕这一生,最恨勉强他人,尤其是对待女子。”独孤彻说着看向夏侯纾,眼里满是疼惜,随即又道,“朕心悦纾儿已久,只是她未曾答应,所以朕原本已经打算放手。可如今她在宫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朕不得不旧事重提。无论郡主如何看待,朕都想告诉郡主,朕对纾儿一片真心。”
钟玉卿满脸震惊,她既怪女儿从未向自己透露过此事,也怪自己一直以来对女儿的关注不够,竟然没有及早察觉到这一切。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到生气,又充满了担忧。她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对女儿的了解真的不够。
独孤彻是天子,是南祁之主,但是在钟玉卿面前,他主动将自己与夏侯纾视为同辈,所以钟玉卿就是他的长辈。在长辈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还是觉有有些尴尬。然而他是天子,又不能表现得过于胆怯,否则显得自己不够有诚意。
独孤彻很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继续道:“朕方才问过沈太医了,用不了两个时辰,纾儿她就会醒过来。届时郡主大可亲自问问她,朕方才的话是真是假。”
说完,他便先行出去了,转进太医院的会客厅坐了下来,安静地等着夏侯纾醒过来。
一旁正亲自在煎药的沈从斌紧张得又开始流汗,他进入太医院六年多了,从未见过天子对谁这般上心,看来他得更加小心应对才是。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恭王妃和钟青葵就在一个小内侍的带领下进了太医院。
母女俩诚惶诚恐的给独孤彻行过礼,然后就顺着他的视线往那扇紧闭的房门看过去。
发生了这件事之后,恭王妃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继续与大家在晚会上说说笑笑,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整个寿宴她都在走神,不敢乱吃一口菜,也不敢多喝一杯酒,就怕再出点什么事。同时她还紧紧的看住了钟青葵,不让她离开身边半步,因此拒绝了不少人的邀约。
宴会接近尾声时,独孤彻突然派了一名内侍去传唤她们,说是陛下让她们赶紧过来安抚宣和郡主。母女俩看着那内侍是经常跟着在祝成鸿身边的亲信,这才小心翼翼的跟了过来。
然而独孤彻没有允许她们进去,她们也不敢擅作主张,只好现在会客厅里一起等候,眼睛却不时往房门那边看,恨不得能想出一双千里眼,顺风耳,好好看清楚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独孤彻大概也看出了恭王妃母女的急切和尴尬,便道:“恭王妃,你与宣和郡主是姑嫂,想来感情深厚,不如请你进去安抚一下吧。”
恭王妃如临大赦,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钟青葵连忙要跟着母亲进去看看。她虽然还在生夏侯纾的气,但这事一码归一码,如今夏侯纾遭受到了不明伤害,她也要同仇敌忾。
“钟四姑娘就不必进去了。”独孤彻突然说,然后看向恭王妃,解释道,“宣和郡主与恭王妃接下来的对话,钟四姑娘可能不方便听。”
恭王妃并不糊涂,她早就猜测到偏殿内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她过于紧张和担忧,没有注意到更多的细节。在独孤彻的提醒下,她立刻意识到她接下来要与钟玉卿商量的话不适合让钟青葵这个刚及笄的小姑娘听。于是,她交代钟青葵在外候着,她自己则快步往房内走去。
不论发生了什么,他们都是一家人,一定要一起挺过去。
“查!必须严查!”独孤彻怒道。随着他的情绪起伏,他额头上的青筋逐渐暴起,整个人都笼罩着一股戾气,完全没有平日里的儒雅。随后他的手掌重重的拍在坐榻的扶手上,命令道:“沈从斌,朕命你协助祝成鸿一起暗中彻查此药,务必把研制此药的人抓出来!”
祝成鸿是内侍局的总管太监,也是宫中的红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号。而且他跟在独孤彻身边十几年了,一向以执行独孤彻的命令为天职,办事稳妥老道,从不徇私,深得天子信任和重用。由他来查,此事必然能水落石出。
钟玉卿的内心并未因陛下的安排而感到一丝一毫的宽慰,反而被一种无边的苦涩所淹没。她谦恭而恭敬地向独孤彻行了一礼,语气坚定而从容:“臣女遭此横祸,臣妇实难心安,斗胆恳求陛下告知偏殿里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陛下只要求追查研制药物的人,却不追查下药之人?”
独孤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命令沈从斌先为夏侯纾施针缓解痛苦,然后去开药熬制。他特别警告沈从斌,不准对外透露半个字,否则人头落地。
沈从斌从被天子点名看诊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摊上了大事,然而皇命难违,他也只得努力维持镇定,硬着头皮取了针来替夏侯纾治疗。
独孤彻这才从坐榻上起身,站在一旁观看他施针。
没过多久,祝成鸿便带着几个内侍赶过来了,却没有唐突的进门,而是规规矩矩地在门外等候天子召见。
随后独孤彻便出去跟他说了几句话。
祝成鸿不愧是个能当大任的,他听到有人说了偏殿的情况,也没等天子发话,立刻就派人将那里围了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包括还在里面的照云长公主和宇文恪。同时还他让人留意那几个返回了千秋殿的命妇和女眷,盯着她们的一举一动,防止她们随便传话,败坏皇家声誉。
如今得到了天子口令,他马上又安排人手去将相关人员拘住,等候盘问。
独孤彻对祝成鸿的安排十分满意,便将此事全权交与他去处理,太医院沈从斌配合。而他只要一个结果。
房内,夏侯纾在沈从斌施针后,症状明显有所缓解,气息也变得均匀而顺畅起来,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沈从斌暗自松了一口气,自己的脑袋总算是保住了。然后他擦了擦额间因为太过紧张而冒出的汗水,赶紧又收起银针,到外面开药方去了。
太医一走,钟玉卿立刻走到女儿身边,帮她整理了凌乱的头发和衣裳,然后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无声地流着泪。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不甘和悔恨,思绪在激荡着,回想起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她深深感受到女儿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无奈而感到懊悔。在这个时刻,她只能紧紧握住女儿的手,默默地陪伴着她,度过这个难熬的时刻。
独孤彻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
此时,独孤彻的愤怒已经相较于之前有所克制,然而钟玉卿母女的境况仍然像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他站了一会儿,方说:“郡主,方才你问朕为何不查下药之人,那么朕现在告诉你,下药之人是朕的姑母,照云长公主。”
“你说什么?”钟玉卿缓缓转过头来,不敢相信道,“不论是越国公府,还是恭王府,都与照云长公主没有任何仇怨,而且照云长公主长年在陵都,从未见过纾儿,她为何要用如此歹毒的计策来害纾儿?”
这也正是独孤彻最头疼的问题,可是现在,他却不得不回答。
独孤彻叹了口气,极为不忍的说:“郡主可知当时在偏殿里的除了照云长公主,还有她唯一的儿子宇文恪?”
"宇文恪?"钟玉卿反复琢磨着这个名字。在她的记忆中,年初的时候,陵王曾经试图请求皇帝赐婚,但那个请求并未得到批准。然后,照云长公主突然返回了京城。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她突然明白了,“难道宇文恪想要以此为要挟,强迫我们与他联姻?他们为何如此歹毒!”
“郡主猜得没错。”独孤彻说,“这些年,姑母历经磨难,受了许多苦,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位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的照云长公主了。”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坐榻上的夏侯纾,又道:“可是如今满朝文武皆知她是陵王一案的最大受害者,又与皇太后关系匪浅,朕暂时还不能处置她。”
杨太后与姚太后打了这么多年的擂台,不少老臣都斥责姚太后过于强势。杨太后虽然不是当今天子的生母,却是先帝原配正妻,是前朝的中宫皇后,也是当今天子的嫡母。而独孤彻纵容生母夺权,就是对嫡母的不敬,有违祖宗法制,因而他们对姚太后的蛮横嚣张微词颇多。偏偏照云长公主返京后一直依附于沉寂多年的杨太后,甚至唤起了她要与姚太后一争高下的决心,这让杨太后的支持者十分欣慰。如果独孤彻在这个时候处置了照云长公主,势必会引起老臣的不满。
钟玉卿并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深宅妇人,然而道理她都懂,情感上她却不能接受。她这一生,出生高门,嫁得良婿,又生育了两子一女。前半生,她几乎是大部分女人羡慕和嫉妒的对象,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与女儿怪病缠身,不得不骨肉分离,紧接着是长子战死沙场,尸骨无存,让她缱绻多年都无法走出伤痛。如今好不容易盼着女儿长大了,又遭遇这样的折辱,却还不能惩治罪魁祸首,让她如何甘心?
“我的纾儿该怎么办?”钟玉卿再次转向女儿,悲痛而绝望的呢喃着,“她是我拼死生下的女儿,刚刚才满十六岁,本该有光彩灿烂的人生。我与她父亲已经打算替她挑选心仪之人,然后看着她成婚生子,护她一生平安顺遂。可是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叫她以后怎么办?”
独孤彻何曾不希望着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他还不能明目张胆的处置加害之人,如今除了尽量弥补,别无他法。
独孤彻沉默了一会儿,方道:“郡主,来的路上朕已经表明态度了,不管她醒来后怎么想,朕会对她负责。今天的事情,朕也会暗中处置,绝不让人再伤她分毫。”
钟玉卿听后,缓缓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直视着独孤彻,严肃地问道:“请问陛下,您这么做是出于对我们越国公府的照顾,还是对纾儿的同情?”
“郡主何出此言?”独孤彻有些诧异,他觉得自己的表述已经足够清楚。
钟玉卿冷着脸说:“纾儿曾经在宫中陪伴福乐公主读书,陛下应该了解她的个性。她不愿意的事,臣妇也无法勉强她。
原来是因为这个。独孤彻不由得放宽了心,又道:“郡主聪慧敏睿,难道你觉得朕会随意说出对一个女子负责的话来吗?”
钟玉卿眉头微蹙,心中疑惑窦生,难道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朕这一生,最恨勉强他人,尤其是对待女子。”独孤彻说着看向夏侯纾,眼里满是疼惜,随即又道,“朕心悦纾儿已久,只是她未曾答应,所以朕原本已经打算放手。可如今她在宫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朕不得不旧事重提。无论郡主如何看待,朕都想告诉郡主,朕对纾儿一片真心。”
钟玉卿满脸震惊,她既怪女儿从未向自己透露过此事,也怪自己一直以来对女儿的关注不够,竟然没有及早察觉到这一切。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感到生气,又充满了担忧。她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对女儿的了解真的不够。
独孤彻是天子,是南祁之主,但是在钟玉卿面前,他主动将自己与夏侯纾视为同辈,所以钟玉卿就是他的长辈。在长辈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还是觉有有些尴尬。然而他是天子,又不能表现得过于胆怯,否则显得自己不够有诚意。
独孤彻很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继续道:“朕方才问过沈太医了,用不了两个时辰,纾儿她就会醒过来。届时郡主大可亲自问问她,朕方才的话是真是假。”
说完,他便先行出去了,转进太医院的会客厅坐了下来,安静地等着夏侯纾醒过来。
一旁正亲自在煎药的沈从斌紧张得又开始流汗,他进入太医院六年多了,从未见过天子对谁这般上心,看来他得更加小心应对才是。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恭王妃和钟青葵就在一个小内侍的带领下进了太医院。
母女俩诚惶诚恐的给独孤彻行过礼,然后就顺着他的视线往那扇紧闭的房门看过去。
发生了这件事之后,恭王妃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继续与大家在晚会上说说笑笑,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整个寿宴她都在走神,不敢乱吃一口菜,也不敢多喝一杯酒,就怕再出点什么事。同时她还紧紧的看住了钟青葵,不让她离开身边半步,因此拒绝了不少人的邀约。
宴会接近尾声时,独孤彻突然派了一名内侍去传唤她们,说是陛下让她们赶紧过来安抚宣和郡主。母女俩看着那内侍是经常跟着在祝成鸿身边的亲信,这才小心翼翼的跟了过来。
然而独孤彻没有允许她们进去,她们也不敢擅作主张,只好现在会客厅里一起等候,眼睛却不时往房门那边看,恨不得能想出一双千里眼,顺风耳,好好看清楚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独孤彻大概也看出了恭王妃母女的急切和尴尬,便道:“恭王妃,你与宣和郡主是姑嫂,想来感情深厚,不如请你进去安抚一下吧。”
恭王妃如临大赦,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钟青葵连忙要跟着母亲进去看看。她虽然还在生夏侯纾的气,但这事一码归一码,如今夏侯纾遭受到了不明伤害,她也要同仇敌忾。
“钟四姑娘就不必进去了。”独孤彻突然说,然后看向恭王妃,解释道,“宣和郡主与恭王妃接下来的对话,钟四姑娘可能不方便听。”
恭王妃并不糊涂,她早就猜测到偏殿内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她过于紧张和担忧,没有注意到更多的细节。在独孤彻的提醒下,她立刻意识到她接下来要与钟玉卿商量的话不适合让钟青葵这个刚及笄的小姑娘听。于是,她交代钟青葵在外候着,她自己则快步往房内走去。
不论发生了什么,他们都是一家人,一定要一起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