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纾心情沉重,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知不觉竟然走到了毓韶宫的地界。突然,一阵凄美哀婉的清唱声传入耳中,声音宛如冷月洒下的清晖,凄清而空灵。她心中不禁一动,缓步走近。那歌声如同冰泉击石,清冷而悠扬,又似细雨打在窗棂上,带着无尽的哀愁。
自姚太后薨逝后,姚韵春一直住在毓韶宫里,算是给姚太后守孝。之前就有宫人反映姚韵春生得一副好嗓子,却总爱在半夜唱歌,扰得大家不得安宁。不过毓韶宫周围没有住着其他主子,也就没人出来阻挠。今夜夏侯纾无意间走到此处,听着这歌声,竟然觉得应情应景,便站在大门紧闭的毓韶宫门前听了好半会儿。
深秋的夜晚格外的寒凉,忽然一阵风吹来,夏侯纾狠狠地打了个寒战,听歌的兴致也荡然无存,她裹紧了衣服继续往回走。
第二天早上醒来,往铜镜里一看,夏侯纾差点没被自己吓到。镜中那个脸色苍白,眼神呆滞,头发凌乱,像女鬼一样的怪物就是她自己吗?
夏侯纾的心中顿时一片混乱,仿佛有一股无法抑制的恐惧在蔓延。那是一种对自己的陌生感,对镜中那个憔悴的身影的惊惧。她的双手不听使唤的在梳妆台上胡乱地翻找着,各类名贵的胭脂香料纷纷被碰倒在台面上,甚至有些滑落到地面,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一片狼藉之中,夏侯纾却似乎并未察觉,只是拼命地想掩盖住脸上的倦容与狼狈。最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
云溪在旁边看着,又无从相助,忙问:“娘娘,你要找什么?”
听到云溪的询问,夏侯纾直接愣住,正在涂脸的手也停在半空中。然后她莫名其妙地扫了梳妆台一眼,随意将手中的胭脂扔在了桌面上。
是呀,她要找什么呢?
不论是不幸夭折的大皇子,还是含冤而死的孟才人,又或是正在经历丧子之痛的佟皇后,他们的不幸其实跟她并没有直接关系。
她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加害者。她为什么要这么感同身受?
可那毕竟是一个孩子啊!
夏侯纾曾经已经亲眼见证过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死于非命,如今又一次目睹那样的惨状,怎能心静如水?
聚澜殿的宫女端出来的那一盆盆刺目的血水,以及佟皇后惨白的脸色和凄绝的眼神,都牵动着她的记忆走向黑暗的深渊。那些被关在天牢里日夜被用刑,以及被审问的日子,那些被暗黑夺取了光明和无辜的生命都在向她呐喊,寻求一个公道。
云溪见夏侯纾不说话,也不多问,赶紧掏出手绢来替她擦拭手指上沾到的胭脂水粉,神情颇为心疼。佟皇后小产的事,宫里不少人都知道了,所以从昨晚到今早,宫里谁都不敢提。可云溪却见不得自家主子为了他人而神伤,尤其是这个时候,不知情的人还可能因此怀疑到她头上。
乌梅看着夏侯纾的神色,小声提议道:“娘娘,你脸色不太好,奴婢去请沈太医来给你瞧瞧吧?”
夏侯纾点点头,然后又猛烈地摇着头,忙说:“不必了,我大概是昨晚受了点寒,待会儿给我煎一副常喝的药就是了。”
乌梅看夏侯纾神色坚决,又见云溪沉默不语,更加不敢多说什么。
才到中午,佟皇后小产的事就在宫中传遍。由于真相尚未水落石出,再加上独孤彻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有意隐瞒,所以没有人敢妄加猜测。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尤其后宫中人多嘴杂,最是流言滋生的温床,终究是无法杜绝。
随着皇后小产,宫里的流言又起了,有人传出姚贵妃被禁足景华殿后,因为一直见不到孩子,精神便有些恍惚,曾因出不来而与门卫大闹,甚至说出了要诅咒南祁王朝从此断子绝孙的胡话。
这件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正好就发生在夏侯纾代替佟皇后主持宫宴的那几天。因为忙着筹备宫宴,夏侯纾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就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老宫女进了景华殿,直接把大呼小叫的姚贵妃绑了,然后用棉布堵了她的嘴,防止宫宴的时候出乱子。同时,夏侯纾还下令当时知情的人都不许把姚贵妃的胡言乱语传出去。后来,夏侯纾还专门加强了景华殿的守备,防止姚贵妃与外界联系。
夏侯纾极力的平复自己的情绪,世界上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想到当初她极力压制住的恶毒咒语还是传了出来。只不过当初侍奉姚贵妃的宫人,除了刘嬷嬷殉主,其他都被她以各种理由打发了,这流言又从何而来?
夏侯纾想不明白,只好差陈怀济出去打听谣言的来源。
傍晚时分,陈怀济才匆匆忙忙地回来,满脸写着疑惑。
夏侯纾察觉到异样,便屏退左右。
陈怀济这才说:“娘娘,奴婢打听到传出这个谣言的是浣衣局的一个叫方娥的宫女。这宫女平时呆头呆脑的,常常被其他的宫女欺负,也不知道还嘴,更别说还手。有一次她被几个宫女欺负,就把这事说了出来。”
姚贵妃被禁足后,景华殿的衣食都是由专人送到门口,再由里面的人来取,中间的接触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根本没有机会交换情报。
夏侯纾不禁皱眉道:“小小的浣衣局宫女,又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陈怀济摇了摇头道:“奴婢也纳闷,所以奴婢赶紧又派人去查了方娥的户籍,发现她在宫中并没有什么亲属,也不讨管事嬷嬷的欢心,以她的身份,连出浣衣局都难,根本不会知道那么多事。”
夏侯纾想了想,又问:“她什么时候进宫的?”
陈怀济仔细回想自己方才查到的信息,如实回禀道:“方娥是今年春天进宫的,正好是姚贵妃产子那会儿。”
夏侯纾心头一滞,继续问:“她曾经在景华殿当过差?”
“这倒没有,奴婢也正奇怪这个。”陈怀济一边思索一边回答道,“她既不是老宫女,又没有在景华殿当过差,按理说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其他地方道听途说的,被逼急了就脱口而出了。”
虽然没有找到流言的源头,夏侯纾却松了口气。但她转念一想,越发觉得方娥或许并不想传言中那么蠢笨。后宫就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愚笨之人根本就不会被留下,就算侥幸留了下来,也无法立足。
夏侯纾道:“你替我好好查查这个宫女,看看她有没有其他的底细,不一定从她本人入手,也可以查查她平时会接触到的人。”
陈怀济领命又去了。
晚些时候,陈怀济再次打探回来报:“娘娘,奴婢刚刚打听到那方娥的远房姨娘曾在景华殿当过差,据说是个下等的洒扫嬷嬷。”
“原来如此。”夏侯纾心里顿时明了,“那个嬷嬷现在何处?”
陈怀济微微叹了口气,遗憾地说:“回娘娘,那嬷嬷离开景华殿后在冷宫那边打杂,上个月已经去了。”
“死了?怎么就这么凑巧?”夏侯纾有些吃惊,“她临终前可曾与方娥见过面?”
陈怀济摇了摇头说:“奴婢也问过,冷宫那边管得紧,别说是人,连只苍蝇都难进去。想来方娥是见不到的。”
夏侯纾越发疑惑,喃喃道:“这倒怪了,那么方娥又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
陈怀济也说不清楚,便提醒道:“娘娘,依奴婢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先把谣言压制住,不然,可能会伤及皇家体面。”
夏侯纾觉得心里一阵疲惫,根本就不想去掺和这件事。可是独孤彻当众下令由她代皇后打理后宫,她又不得不为这些事操心。于是她又叮嘱道:“你派人继续盯着那个方娥,看看她平时都与些什么人接触。”
“是。”陈怀济答完话就出去了。
夏侯纾静静地思考着该如何着手才能抑制谣言的蔓延。
常言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夏侯纾还来不及想办法压制这个谣言,它就已经传到了宫外,朝中大臣碰在一起也会相互嘀咕几句。
奈何事情还没查清楚,又找不到正当的理由搪塞。
独孤彻这几天的压力也很大,丧子之痛先不说,光是朝中大臣的议论与疑问就足以让他心力交瘁。甚至有人说宫中接二连三地出现怪事,肯定是幽冤魂作祟,换句话来说就是冤魂不散。
于是,姚家的事又被扯了出来。
夏侯纾一边暗自思忖着,一边给独孤彻揉着太阳穴,低头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他手中翻开的奏折。
王丞相与几个重臣联合上奏请求让护国寺的得道高僧进宫超度。
独孤彻随手将奏折扔到一边,手掌紧握成一个拳头,扯动着关节咯咯作响,看来是被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发号施令的大臣气坏了。
夏侯纾停下手里的动作,小心翼翼地覆上他的手。那双手,曾经温暖如春日的阳光,如今却冷得如同冬夜的寒冰,让她心如刀割。
独孤彻抬头看着夏侯纾,眼中带着深深的悲戚。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问出的问题沉重而又带着无尽的苦涩:“纾儿,你说,这是朕的报应吗?”
这种眼神,夏侯纾曾在他失去大皇子的时候见过。那时,无数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血流成河。如今,同样的眼神再次出现,不禁让人担忧,难道历史又要重演,再次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吗?
“当然不是!”断然否定,接着她以温和的语气劝慰道,"这些都只是无稽之谈,纯粹是巧合。陛下万不可轻信!”
"不,这便是朕的报应!"独孤彻苦涩的摇头,他的声音和眼神都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他又低声自语,"否则,怎会如此巧合?"
面对他的痛苦,夏侯纾发现言语如此苍白无力。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她的温暖与支持。她深知,谣言虽恶毒,但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她一定会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陈怀济又暗中观察了几天,发现方娥除了每日按时给毓韶宫送衣服外,停留不超过半盏茶功夫,之后便再没有跟其他人接触。种种迹象表明,方娥确实没什么可疑之处,那么她究竟又是从何知道姚贵妃的诅咒?
陈怀济也摸不透其中的奥秘,只好提议道:“娘娘,奴婢看这个方娥也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不如把她找来,一问便知。”
夏侯纾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方娥现在是唯一的线索,万一她死也不肯说,他们未必就能取得进一步线索。
“不可。”夏侯纾拒绝了他的提议,“事情还没有查清楚,先别打草惊蛇。”
陈怀济点点头,束手站在下首,一边静候差遣,一边默默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取得进展。
夏侯纾也暗自斟酌了一会儿,脑海中回荡着陈怀济刚刚告诉他的话。她再次确认道:“你之前提到,方娥每日都会前往毓韶宫送洗好的衣物,是吗?”
陈怀济有些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回答道:“对,娘娘。姚家的二姑娘如今还住在毓韶宫,之前陛下特许要优待她,宫人不敢怠慢。”
夏侯纾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异常,追问道:“宫中女眷的衣物不都是有专门的内侍送洗吗?为何毓韶宫例外?”
陈怀济思索片刻,如实回答说:“听说帝太后身边的李嬷嬷从前在浣衣局待过,与浣衣局的管事十分熟稔,所以对浣衣局向来关照。”
“李嬷嬷?”夏侯纾仔细回忆着这个人,不由得冷笑,“她不是已经去给帝太后守陵了吗?这人都不在了,规矩倒是留了下来。”
陈怀济立马反应了过来,忙说:“奴婢这就去通知他们以后废了这规矩。”
“谁说让你去了?”夏侯纾大声喝止他,“怀济,我知道你有些小聪明,但不要自作聪明。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你可得分清楚了?”
陈怀济瞬间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过于独断,于是他立刻诚惶诚恐地回应道:“娘娘的教诲,奴婢定当铭记在心!”
夏侯纾这样说,其实只是想提醒他,并不打算和他计较。然而,她觉得没有必要过多解释,于是轻轻摆摆手,说道:“你先下去吧,继续严密监视她,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回来报告。”
自姚太后薨逝后,姚韵春一直住在毓韶宫里,算是给姚太后守孝。之前就有宫人反映姚韵春生得一副好嗓子,却总爱在半夜唱歌,扰得大家不得安宁。不过毓韶宫周围没有住着其他主子,也就没人出来阻挠。今夜夏侯纾无意间走到此处,听着这歌声,竟然觉得应情应景,便站在大门紧闭的毓韶宫门前听了好半会儿。
深秋的夜晚格外的寒凉,忽然一阵风吹来,夏侯纾狠狠地打了个寒战,听歌的兴致也荡然无存,她裹紧了衣服继续往回走。
第二天早上醒来,往铜镜里一看,夏侯纾差点没被自己吓到。镜中那个脸色苍白,眼神呆滞,头发凌乱,像女鬼一样的怪物就是她自己吗?
夏侯纾的心中顿时一片混乱,仿佛有一股无法抑制的恐惧在蔓延。那是一种对自己的陌生感,对镜中那个憔悴的身影的惊惧。她的双手不听使唤的在梳妆台上胡乱地翻找着,各类名贵的胭脂香料纷纷被碰倒在台面上,甚至有些滑落到地面,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一片狼藉之中,夏侯纾却似乎并未察觉,只是拼命地想掩盖住脸上的倦容与狼狈。最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
云溪在旁边看着,又无从相助,忙问:“娘娘,你要找什么?”
听到云溪的询问,夏侯纾直接愣住,正在涂脸的手也停在半空中。然后她莫名其妙地扫了梳妆台一眼,随意将手中的胭脂扔在了桌面上。
是呀,她要找什么呢?
不论是不幸夭折的大皇子,还是含冤而死的孟才人,又或是正在经历丧子之痛的佟皇后,他们的不幸其实跟她并没有直接关系。
她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加害者。她为什么要这么感同身受?
可那毕竟是一个孩子啊!
夏侯纾曾经已经亲眼见证过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死于非命,如今又一次目睹那样的惨状,怎能心静如水?
聚澜殿的宫女端出来的那一盆盆刺目的血水,以及佟皇后惨白的脸色和凄绝的眼神,都牵动着她的记忆走向黑暗的深渊。那些被关在天牢里日夜被用刑,以及被审问的日子,那些被暗黑夺取了光明和无辜的生命都在向她呐喊,寻求一个公道。
云溪见夏侯纾不说话,也不多问,赶紧掏出手绢来替她擦拭手指上沾到的胭脂水粉,神情颇为心疼。佟皇后小产的事,宫里不少人都知道了,所以从昨晚到今早,宫里谁都不敢提。可云溪却见不得自家主子为了他人而神伤,尤其是这个时候,不知情的人还可能因此怀疑到她头上。
乌梅看着夏侯纾的神色,小声提议道:“娘娘,你脸色不太好,奴婢去请沈太医来给你瞧瞧吧?”
夏侯纾点点头,然后又猛烈地摇着头,忙说:“不必了,我大概是昨晚受了点寒,待会儿给我煎一副常喝的药就是了。”
乌梅看夏侯纾神色坚决,又见云溪沉默不语,更加不敢多说什么。
才到中午,佟皇后小产的事就在宫中传遍。由于真相尚未水落石出,再加上独孤彻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有意隐瞒,所以没有人敢妄加猜测。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尤其后宫中人多嘴杂,最是流言滋生的温床,终究是无法杜绝。
随着皇后小产,宫里的流言又起了,有人传出姚贵妃被禁足景华殿后,因为一直见不到孩子,精神便有些恍惚,曾因出不来而与门卫大闹,甚至说出了要诅咒南祁王朝从此断子绝孙的胡话。
这件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正好就发生在夏侯纾代替佟皇后主持宫宴的那几天。因为忙着筹备宫宴,夏侯纾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就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老宫女进了景华殿,直接把大呼小叫的姚贵妃绑了,然后用棉布堵了她的嘴,防止宫宴的时候出乱子。同时,夏侯纾还下令当时知情的人都不许把姚贵妃的胡言乱语传出去。后来,夏侯纾还专门加强了景华殿的守备,防止姚贵妃与外界联系。
夏侯纾极力的平复自己的情绪,世界上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想到当初她极力压制住的恶毒咒语还是传了出来。只不过当初侍奉姚贵妃的宫人,除了刘嬷嬷殉主,其他都被她以各种理由打发了,这流言又从何而来?
夏侯纾想不明白,只好差陈怀济出去打听谣言的来源。
傍晚时分,陈怀济才匆匆忙忙地回来,满脸写着疑惑。
夏侯纾察觉到异样,便屏退左右。
陈怀济这才说:“娘娘,奴婢打听到传出这个谣言的是浣衣局的一个叫方娥的宫女。这宫女平时呆头呆脑的,常常被其他的宫女欺负,也不知道还嘴,更别说还手。有一次她被几个宫女欺负,就把这事说了出来。”
姚贵妃被禁足后,景华殿的衣食都是由专人送到门口,再由里面的人来取,中间的接触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根本没有机会交换情报。
夏侯纾不禁皱眉道:“小小的浣衣局宫女,又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陈怀济摇了摇头道:“奴婢也纳闷,所以奴婢赶紧又派人去查了方娥的户籍,发现她在宫中并没有什么亲属,也不讨管事嬷嬷的欢心,以她的身份,连出浣衣局都难,根本不会知道那么多事。”
夏侯纾想了想,又问:“她什么时候进宫的?”
陈怀济仔细回想自己方才查到的信息,如实回禀道:“方娥是今年春天进宫的,正好是姚贵妃产子那会儿。”
夏侯纾心头一滞,继续问:“她曾经在景华殿当过差?”
“这倒没有,奴婢也正奇怪这个。”陈怀济一边思索一边回答道,“她既不是老宫女,又没有在景华殿当过差,按理说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其他地方道听途说的,被逼急了就脱口而出了。”
虽然没有找到流言的源头,夏侯纾却松了口气。但她转念一想,越发觉得方娥或许并不想传言中那么蠢笨。后宫就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愚笨之人根本就不会被留下,就算侥幸留了下来,也无法立足。
夏侯纾道:“你替我好好查查这个宫女,看看她有没有其他的底细,不一定从她本人入手,也可以查查她平时会接触到的人。”
陈怀济领命又去了。
晚些时候,陈怀济再次打探回来报:“娘娘,奴婢刚刚打听到那方娥的远房姨娘曾在景华殿当过差,据说是个下等的洒扫嬷嬷。”
“原来如此。”夏侯纾心里顿时明了,“那个嬷嬷现在何处?”
陈怀济微微叹了口气,遗憾地说:“回娘娘,那嬷嬷离开景华殿后在冷宫那边打杂,上个月已经去了。”
“死了?怎么就这么凑巧?”夏侯纾有些吃惊,“她临终前可曾与方娥见过面?”
陈怀济摇了摇头说:“奴婢也问过,冷宫那边管得紧,别说是人,连只苍蝇都难进去。想来方娥是见不到的。”
夏侯纾越发疑惑,喃喃道:“这倒怪了,那么方娥又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
陈怀济也说不清楚,便提醒道:“娘娘,依奴婢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先把谣言压制住,不然,可能会伤及皇家体面。”
夏侯纾觉得心里一阵疲惫,根本就不想去掺和这件事。可是独孤彻当众下令由她代皇后打理后宫,她又不得不为这些事操心。于是她又叮嘱道:“你派人继续盯着那个方娥,看看她平时都与些什么人接触。”
“是。”陈怀济答完话就出去了。
夏侯纾静静地思考着该如何着手才能抑制谣言的蔓延。
常言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夏侯纾还来不及想办法压制这个谣言,它就已经传到了宫外,朝中大臣碰在一起也会相互嘀咕几句。
奈何事情还没查清楚,又找不到正当的理由搪塞。
独孤彻这几天的压力也很大,丧子之痛先不说,光是朝中大臣的议论与疑问就足以让他心力交瘁。甚至有人说宫中接二连三地出现怪事,肯定是幽冤魂作祟,换句话来说就是冤魂不散。
于是,姚家的事又被扯了出来。
夏侯纾一边暗自思忖着,一边给独孤彻揉着太阳穴,低头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他手中翻开的奏折。
王丞相与几个重臣联合上奏请求让护国寺的得道高僧进宫超度。
独孤彻随手将奏折扔到一边,手掌紧握成一个拳头,扯动着关节咯咯作响,看来是被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发号施令的大臣气坏了。
夏侯纾停下手里的动作,小心翼翼地覆上他的手。那双手,曾经温暖如春日的阳光,如今却冷得如同冬夜的寒冰,让她心如刀割。
独孤彻抬头看着夏侯纾,眼中带着深深的悲戚。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问出的问题沉重而又带着无尽的苦涩:“纾儿,你说,这是朕的报应吗?”
这种眼神,夏侯纾曾在他失去大皇子的时候见过。那时,无数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血流成河。如今,同样的眼神再次出现,不禁让人担忧,难道历史又要重演,再次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吗?
“当然不是!”断然否定,接着她以温和的语气劝慰道,"这些都只是无稽之谈,纯粹是巧合。陛下万不可轻信!”
"不,这便是朕的报应!"独孤彻苦涩的摇头,他的声音和眼神都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他又低声自语,"否则,怎会如此巧合?"
面对他的痛苦,夏侯纾发现言语如此苍白无力。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她的温暖与支持。她深知,谣言虽恶毒,但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她一定会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陈怀济又暗中观察了几天,发现方娥除了每日按时给毓韶宫送衣服外,停留不超过半盏茶功夫,之后便再没有跟其他人接触。种种迹象表明,方娥确实没什么可疑之处,那么她究竟又是从何知道姚贵妃的诅咒?
陈怀济也摸不透其中的奥秘,只好提议道:“娘娘,奴婢看这个方娥也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不如把她找来,一问便知。”
夏侯纾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方娥现在是唯一的线索,万一她死也不肯说,他们未必就能取得进一步线索。
“不可。”夏侯纾拒绝了他的提议,“事情还没有查清楚,先别打草惊蛇。”
陈怀济点点头,束手站在下首,一边静候差遣,一边默默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取得进展。
夏侯纾也暗自斟酌了一会儿,脑海中回荡着陈怀济刚刚告诉他的话。她再次确认道:“你之前提到,方娥每日都会前往毓韶宫送洗好的衣物,是吗?”
陈怀济有些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回答道:“对,娘娘。姚家的二姑娘如今还住在毓韶宫,之前陛下特许要优待她,宫人不敢怠慢。”
夏侯纾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异常,追问道:“宫中女眷的衣物不都是有专门的内侍送洗吗?为何毓韶宫例外?”
陈怀济思索片刻,如实回答说:“听说帝太后身边的李嬷嬷从前在浣衣局待过,与浣衣局的管事十分熟稔,所以对浣衣局向来关照。”
“李嬷嬷?”夏侯纾仔细回忆着这个人,不由得冷笑,“她不是已经去给帝太后守陵了吗?这人都不在了,规矩倒是留了下来。”
陈怀济立马反应了过来,忙说:“奴婢这就去通知他们以后废了这规矩。”
“谁说让你去了?”夏侯纾大声喝止他,“怀济,我知道你有些小聪明,但不要自作聪明。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你可得分清楚了?”
陈怀济瞬间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过于独断,于是他立刻诚惶诚恐地回应道:“娘娘的教诲,奴婢定当铭记在心!”
夏侯纾这样说,其实只是想提醒他,并不打算和他计较。然而,她觉得没有必要过多解释,于是轻轻摆摆手,说道:“你先下去吧,继续严密监视她,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回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