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红彤彤的暖阳挂在西边,映射一片绚烂晚霞。

  小祠堂前。

  临河村社员围着秦远,看着他一下下打出没有丝毫异味的干净水,目光异常火热。

  打了一会儿,秦远甩了甩略有发酸的手臂。

  接着海平眼热凑过来,爱不释手地拍拍手压井,兴奋说道:

  “好宝贝啊,秦领导,您歇歇,让我来试试。”

  秦远把位置让给他,海平哐哐猛压手压井,出水速度哗啦啦、陡然加快。

  顿时惹得身后社员怒骂:

  “你狗日的轻点,别再把这宝贝水井给弄坏喽。”

  “对,对!三叔说的在理,是我太激动了。”

  海平连忙告饶,又轻手轻脚打水,并冲身旁一个半大小子,乐呵喊道:

  “儿子,快回家拎水桶来,今晚咱家就用这水做饭,家里那条大黄鱼,用这水炖,肯定好吃。”

  话音落下,社员们纷纷反应过来,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拿桶接水。

  瞧着社员们的热烈反馈,秦远目露笑意,找了根小木桩坐下歇息。

  老队长赶忙凑过来,看看简陋的手压井,又瞧瞧秦远,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而后渴望说道:

  “这手压井真好用,秦领导,只有一口井,还是太紧张,您能帮我们多打几口吗?

  您放心,我们给钱,价钱好商量,村里绝不含糊。”

  秦远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了句:

  “老队长,村里为什么只有村东一口古井?

  这儿地下水层浅,挖一口那样的石井应该简单吧?”

  “秦队,您错了,挖轱辘石井一点都不简单啊!”

  老队长一脸苦笑,叹气解释道:

  “咱这靠近江边,土质软,要想挖井,必须要用砖墙加固井壁,而且这砖墙还不能薄,不然一到下雨天,准塌。

  就去年,好不容易找来个专家,人家帮我们村算过,挖一口直径一米五的石井。

  要用二四墙加固井壁,石井每往下挖一米,便要630块砖。

  这要是挖口像样的石井,光砖块就得好几千块,搭配的水泥更不能少。

  砖头7分5一块,水泥更贵,一口井光材料费,起码500块。

  关键光有钱,也没用。

  建材属于计划调配物资,购买砖头、水泥,需要工业券和上面批文,村里申请好多次,都没下来。

  秦领导,我看您这手压井简单、好用,我们花钱向您买,一口井我们出100块,怎么样?”

  秦远脑海快速计算下一口手压井的成本。

  刨去劳动力成本,手压井的主要材料包括:

  一根竹水管5毛+5毛牛皮垫密封圈,再加20斤铸铁。

  而生铁的价格,秦远见过上面拨给农科院的物价清单,高品质生铁,可锻钢的那种,计划内定价要285元/吨,折合1毛4一斤。

  秦远用的这种劣质铸铁,顶多一毛一斤。

  算下来,打一口手压井只要3块钱...

  成本节省到了极点,太特么低了!

  秦远一算,自己都给吓一跳。

  ‘乖乖,我要敢卖100块一口手压井,肯定会被当投机倒把抓的吧?’

  当然,他搞这手压井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完全没想到挖口石井会那么费钱。

  这么一想,手压井简直大有可为啊。

  回过神,秦远冲老队长笑着说道:

  “我可以帮咱们临河村,再多打几口手压井,但材料要村里自己备。

  其他的都好说,最主要的铁料,一口井要铸铁20斤往上。

  至于钱,随便给点辛苦费,意思意思就行。”

  “铁料我们村有现成的啊,打10口井都够,我马上就去拿来。”

  老队长兴奋回了句,然后不待秦远回话,招呼几个社员,兴冲冲的往家赶。

  路上,他还在想着:

  秦领导办事真大气,那辛苦费可不能小气。

  老队长腿脚麻利,不多时,便带着社员抬着一个大麻袋,重重放到秦远面前。

  接着,他打开麻袋,急切问道:

  “秦领导,您看这些细铁砂,能用来做手压井吗?”

  秦远朝麻袋瞅了一眼,感觉这些铁砂熔一熔,刮一刮,比废铁质量更好,好奇问道:

  “能用的,不过这些铁砂哪来的?”

  “太好了!”老队长一阵喜悦,随后咧嘴笑着解释,“这是村里的副业所得。

  平常没事时,社员们会去吴淞口那边江里,在木耙上绑磁石,撸铁砂。

  公社5分一斤收,手气好,一人一天能撸20多斤。

  这一袋有150斤,秦领导,我们想再打5口井,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

  秦远笑着点头答应,又招来王根宝、陈沪生,轻声嘱咐道:

  “村里的高炉还在,你俩待会把这袋铁砂带回去,让卫国叔、巧手叔他们,再做5套手压井部件出来。

  他们已经做过一次,想来之后再做,应该得心应手,等明天傍晚,你们把部件带过来,我来装。”

  “好嘞,远哥!”X2.

  晓得秦远在提拔自己,两人重重点头应是。

  而老队长跟一群村民也是听得一阵欢喜。

  老队长热情邀请道:

  “眼瞅着快到晚饭了,秦领导,你们几个先别忙回去,尝尝我们这的渔家饭,好吃的。”

  秦远摆手婉拒,轻声回道:

  “不用麻烦啦,老队长,待会回去,还得写有关手压井的报告,时间紧,就不留下吃饭了。”

  “对、对,写手压井报告是大事!”

  老队长赶忙附和一句,接着又冲海平吩咐说:

  “昨儿村里在长江捞到一条好鱼,你赶紧拿来,给秦领导带回去尝尝。”

  “好嘞,我这就去!”

  秦远这次倒是没拒绝,见天色不早,他带着几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这时,黄显声打开记事本,凑过来,低声咨询道:

  “秦队,趁您刚刚装井的间隙,我写了篇简讯,您给过过目。”

  秦远好奇接过记事本,大致看了一遍,不由眉头一皱。

  “怎么了,秦队?”黄显声神情紧张着问,“我写的有问题吗?”

  简讯写的过于写实,有点趋于平淡,秦远想了想,轻声建议道:

  “咱们可以对简讯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

  比如临河村社员受污水影响,生活艰难,可以把这个写的稍微夸张点,更苦些。

  还有要凸显手压井的重要性,村东那口井就别提了。

  倒是老队长刚刚说的石井造价,比手压井贵很多,可以着重提一提...”

  秦远巴拉巴拉把前世见过的新闻学,给黄显声一说。

  黄显声听的眼睛瞪圆,咽着口水说:

  “不对啊,新闻学的核心要素是力求真实。

  您刚刚说的,虽然有很大部分是事实,但多少有些断章取义的嫌疑啊。”

  秦远挠挠头,诧异地看了黄显声一眼,感觉自己用有色眼光看人了。

  他前世见到的新闻学、新闻人,使得最好的三板斧:

  断章、取义、搞对立...非常高效。

  沉吟片刻,秦远小声提醒道:

  “听不听在你,不过我觉你工作一年,还没转正,这工作方法可能有点问题。

  不妨换个思路,底线灵活些,圆滑一点。”

  说罢,他不等黄显声回话,便迈步离开,留下黄显声眼神一阵闪烁。

  大约10分钟后,村口。

  临河村社员乌压压赶过来,送秦远一行人。

  老队长手里拎着大鱼,一把塞到秦远手里,热切说道:

  “这是一条长江捞的大江团,9斤多重,专家们叫它长吻鮠,可好吃了,咱沪城大宴的压轴菜。

  鱼鳔还能制花胶,趁着新鲜,秦领导拿回去好好尝尝。”

  秦远好奇拎着这大鱼看了看。

  白白粉粉,没鳞片,据说是跟刀鱼齐名的长江四鲜之一。

  他没矫情,收起大江团,冲老队长笑着说道:

  “老队长,大家都别送了,回去吧,我们明天还会过来。”

  “诶!秦领导慢走。”

  离开临河村,趁着时间还有,秦远又带着黄显声去洗了胶卷,明天要用。

  晚上,秦远难得熬了个夜,连夜写了篇报告。

  。

  星期一,农科院一片忙碌。

  早上九点,秦远带着黄显声,轻轻敲响副院长办公室的房门。

  “咚咚咚...”

  “请进!”

  秦远推门进入。

  此时,陈国文正喝着茶,悠闲开着收音机,听戏。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打死你这活王八~”

  瞧见秦远疑惑的眼神,又瞥了眼他身后的陌生人,陈国文不紧不慢地喝口茶。

  接着微笑说道:

  “这是绍剧的《龙虎斗》,刚才那句词,充满力量和对抗,展现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周先生笔下的阿Q,便常说这句,广播台这部戏选的不错。”

  黄显声很赞同地点点头,觉得这位领导的觉悟很高。

  秦远则忍不住想捂脸,因为他莫名想到了康麻子...

  见有人,陈国文关掉收音机,笑着问道:

  “秦远同志,介绍一下你身后的这位同志,还有,找我有什么事?”

  “这位是《沪城晚报》的记者,黄显声同志。”

  秦远先介绍一句,接着继续温声说道:

  “陈院,上次我跟您说那手压井的事,出成果了。

  而黄记者正是来追踪、采访这事的。”

  陈国文简单冲黄显声点点头。

  作为农科院副院长,他见过很多记者来过院里,或是采风,或是采访。

  这俩不重要,能见报,才重要。

  当然,有记者来,是好事。陈国文眼里露出好奇之色,笑着冲秦远说道:

  “说说你那手压井的成果。”

  秦远从包里掏出记事本、几张冲洗好的胶卷,朗声回道:

  “我准备了资料,陈院,我想借用一下3号小会议室,那里有台投影仪,需要用到它。”

  “行,那就去3号小会议室。”陈国文饶有兴致道。

  几分钟后。

  三人来到3号小会议室,这儿静悄悄的。

  对于冲洗好的胶卷,老式投影仪直接可以投射影像。

  等技术员同志把设备调制好,秦远轻了轻嗓子,不由进入类似前世讲“ppt”的状态。

  先抛出背景,把沪城市里的几种水井照片摆出来。

  古井、未改进的手压井、扬水井...

  秦远巴拉巴拉,边换胶卷,边讲。

  这新奇的报告形式,顿时引起陈国文注意,他甚至还掏出钢笔和记事本,准备记录。

  接下来就是搞冲突、甩问题了,秦远把临河村吃水难的照片一放,陈国文果然脸色严肃不少。

  放完照片,秦远又打开记事本,朗声读了一组数据:

  “陈院,为了手压井的事,我专门去了趟市图书馆,查了一些普查资料。

  上面说国内缺水地区,涉及15个省级行政区,光乡下就有16-22万个乡村,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

  而波及人口估计得有1.2亿人。”

  陈国文点头附和道:

  “这个我知道的,农业部门联合统计局,一起做过调查。

  甚至两年前,国家还启动过抗旱挖井行动,挖了不少石井,这种井造价不低,一口井几百块。

  甚至你说的手压井,我也见过,外滩那边有。

  看起来蛮笨重,也不便宜的,要钢、要水泥、要铁管,这些都是计划内物资,不好弄。”

  见陈国文是懂行的,秦远直接把临河村民欢快使用手压井的照片,放出来。

  陈国文被照片氛围感染,出神地望着那简洁的手压井,忍不住问道:

  “阿远,这井是你弄的?跟我见过的,差好多,打一口这样的井,要花多少钱?质量怎么样?”

  秦远几乎照抄的后世“80型手压井”设计,这井谁设计的,他不知道,但经过时间的验证,质量没的说。

  他笑着点头回道:

  “嗯,是我弄出来的,质量应该还行,至于造价...只要3块钱,就能打一口这样的井。”

  “多...多少!?”陈国文眼睛瞪圆,满是难以置信。

  “3块!”

  秦远重重点头肯定,接着又展示几张照片,主要给陈国文看下废铁铸组件的照片。

  并继续说道:

  “下班后,我们还要去临河村那边,继续打5口手压井,陈院可以亲自跟我们去看看。”

  有详实的照片,陈国文已经信了,他拍着秦远的肩膀,兴奋说道:

  “造价如此低廉的手压井,阿远,你立了大功。

  像沪城,农村有70万户居民,即使1/10户数的农民,装了手压井,那也是7万口。

  如果我们农科院自己成立打井队,这得给院里创造多少收入。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们农科院有技术推广任务,这种手压井非常便于推广,是大功绩。”

  没想到当初随便打两杆子,还真中了头彩。

  陈国文看向秦远的目光,满是感慨之色,打水井这事推广好,他很有机会升一升的。

  瞧他兴致很高,秦远凑过来,放低声音,如实说道:

  “陈院,保卫科刘全有写了一封深刻检讨,求到我头上,希望早日归队,恢复工作。”

  陈国文笑眯眯的,很给面儿地轻声说道:

  “既然他已经深刻反省,那明天让他交上检讨,就恢复工作吧。

  对了,你刚这报告的形式不错,一目了然。把这个胶卷留下,等回头去市里,我也给领导们这么讲。”

  闻言,秦远笑着轻轻点头,并把目光投向情报面板。

  【白色情报剩余:27】

  已然完全够兑换一条金色情报出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最新章节,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