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辗反侧,不能入眠。
夜已经很深了,丁晋犹不能成眠,心中烦躁,犹如烈火焚烧,在床上翻来覆去,思索着白天生的事情。
“夫君,怎么了?还没入睡吗?”小板醒了过来,关心地问着。
丁晋抱歉地朝旁边的妻子笑笑,柔声道:“想些公务上的事情。不要管我,快睡吧。”
小板担心地看着丈夫微笑时依然紧皱的眉头,轻声道:“是有烦心事儿吧?要不说给妾听。”
“真没事,说了没事的,你怎如此嗦。。。。
丁晋烦躁的声音戛然而止,看着妻子温柔的眼睛里,满是宽容和怜惜,他的心中生出羞愧之念,自己今rì是怎么了?不就是受了一个无知狂夫的羞辱吗?怎么如此沉不住气,竟然还对妻子怒,这还是那个一向沉稳坚定的自己吗?
丁晋再次露出歉疚的笑容,不好意思地道:“今rì,今rì为夫可能有些太累了,刚才。。
小板用手挡住了丈夫的嘴,阻止他说任何道歉的话,在她心中,丈夫永远是完美无缺的男人,永远是最好的。
“明rì夫君还要送姐夫出城,还是早点睡吧。”她柔声道。
在妻子的温柔中,丁晋感觉心中烦躁消解很多,点点头,合上了眼睛。小板宠溺地用娇弱的手臂,环住丈夫的脑袋,让他轻轻靠在自己胸前。丁晋犹如一个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顿时感受到了难得的平静。
豪门巨室又如何。我不是自卑。我地自信从不会被打倒!丁晋心中暗暗坚定自己地念头。心彻底静下来。缠绕在脑海中地王述嚣张猖狂地嘴脸。也渐渐消散。和那等人一般见识。岂不是自己也成无知浅薄之人了?
丁晋地心结解了开来。安详地睡了。
第二rì。天还没亮。丁晋便穿衣起床。今天。是姐夫赴“蒲城”上任地rì子。众人要送他出长安城。
黄玉这次前去“蒲城”。是要到驻扎在那里地“鼓旗军”任“行军参谋”之职。鼓旗军将军是韩泰地二叔韩中原。这次也多亏韩泰帮忙。再加上韩将军上次见过黄玉后。颇欣赏他地斯诚恳。谦谦有礼。于是便委任了他这份职务。
不过“行军参谋”只是将军自行任用。无论是俸禄还是待遇。全凭主官个人安排。并不属于朝廷命官。但如果做得好。也有机会被长官举荐给朝廷。得授品级和正式职务。
丁晋和丁虎两兄弟。直将姐夫送到长安城外灞桥边。才驻了脚步。黄玉见二人脸上颇有黯然离别之sè。笑道:“做那妇人之态干甚?蒲城离长安不过百里。如有休沐。吾定当赶回城内与你等相聚。”
丁虎粗声道:“不如让俺去鼓旗军算了,咱们换换,兄长你去禁军。”
“胡闹,阿虎你以为兵家大事是随便能换得吗?”黄玉口中虽是训斥。心中却有些为他的话感动,在禁军任职,既能留在长安,也不用像地方驻军那么艰苦,自然是极好的差事。
黄玉又向丁晋关心地问道:“三郎,阿虎地事有把握吗?”
丁晋点点头:“雷将军已答应十rì后为二哥安排进入左千牛卫,职务是长上,姐夫你放心吧。”
黄玉露出欢喜的笑容,离别家中几千里远。黄玉觉得自己有责任看好这两个弟弟,即便是他没有这样的能力。
“那,那吾就向两位贤弟辞别了。”离别之际,黄玉也无法掩饰伤感的心情,前面他虽说得轻松,其实想想也知道,军队之中自然和普通官署不同,投身其中,还不知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回来团聚呢。
丁晋嘱托道:“兄长如有事难决。可问计于中原公。万望郑重。”
“好!吾告辞!”说完,黄玉翻身上马。马鞭一挥,向远方行去。直到黄玉的身影在官道拐弯处消失,丁晋才叹口气,对丁虎道:“二哥,咱们回城。”
丁虎嘟囔道:“三郎,真的不能换一换?”
拍拍二哥宽阔厚实的肩膀,丁晋安慰道:“以后有机会,小弟一定将姐夫调回长安。二哥,不要太担心了。”
丁虎的话,虽单纯得可爱,可丁晋理解他的心情,二哥一向和姐夫地关系很好,黄玉虽有些迂腐,但对自己两兄弟非常照顾,当年丁虎混迹洪州城时,有一次因为犯了案子,要被衙门收监,如果不是黄玉向洪州刺史求情,恐怕丁虎已经被烙上了“囚人”的污迹。当时,黄玉侯在官署大门外,顶着炎炎烈rì站了整整两个时辰,才被刺史大人接见,这还算是看在他读书人的面子上。
丁虎听了弟弟地话,心中却是信了,三郎是他最佩服的人,没有三郎办不成的事,相信姐夫很快就可以回来和大家团聚的,嘿嘿,到时候再把老爹老娘接过来,就是不知道他两位老人家是否习惯北方干热的破天气。
二人回了城,然后丁虎沿着原路回住宅,丁晋就直接去上班。
到了尚书省的时候,时辰还早,6续碰到几个同僚,丁晋和他们一一打过招呼,来到自己办公的第六房,下属们大多还没前来,只有昨晚值班的范理和几个小吏在。此时,范理正耀武扬威地喝斥着两个小吏打扫卫生,看他那趾高气扬、得意洋洋的样子,平时长官不在地时候,肯定没少作威作福。
范理见丁晋来到,立马换了一种脸sè,屁颠颠地跑了过来,谄笑道:“大人,今rì来得好早,大人真是一心为公,属下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自丁晋将他提拔为“稿签令史”后,范理便一改吊儿郎当的习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丁晋面前改掉了从前那种刁滑的特点,尤其是享受过权利带来的好处后,范理对能轻易改变自己命运的长官,真正是像他自己说的,五体投地。恨不能整rì巴结奉承对方才好。
丁晋没兴趣管范理欺负下面之人的做法,这种尊卑之分,来就是大部分官吏们向上爬的最大动力,如果将这种心理掌握得好了,对于御下反而有好处。不过,也不能给这个家伙好脸sè,这么长时间,丁晋早已摸清范某人地心思,他绝对是个顺杆爬地混蛋。既不能对他太坏,也不能对他太好,打一棒子再给根萝卜。是最好的管制办法。这种办法,对于很多人也同样适用,无怪乎有人曾说,有些人的xìng子是非常贱的。
检查了一下昨晚的值班rì志,找了些理由,严肃地训诫了范理几句后,丁晋又语重心长地对他推心置腹,说训导是为你好,这些工作中地错误。如果是官现,最多一顿训斥,如果被上面查到了,丢官罢职都是小事,一个不好,很可能还要按有关规定被治罪,到时候我就算想帮你,也只怕有心无力。
这些话,吓得范理有些手足无措。原先,他做小小书吏的时候,吊儿郎当、嬉笑怒骂,从没有多少顾忌,因为没享受过权利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没有失去权力的恐惧感。但是,当他有幸进入了这个圈子中时,即便是圈子地最底层,也感受到了权力地魅力。心理的享受更胜过物质上地收获。此时,如果告诉他有可能权力丧失。范理又如何能不失心落魄,心惊胆战?
脸sè苍白的范理,急忙向丁晋请罪,哀求连连。丁晋自然不是要看他地摇尾乞怜,只是时时敲打一下对方,免得这个家伙得意忘形下,真犯了什么严重错误,到时候连累整个第六房的工作。因此,见他有所领悟,便不再难为于他,嘱咐了几句,让他下去安心工作。
这时候,同事们66续续都来了,上值的鼓声咚咚响起,一rì地繁忙公务开始。
丁晋上任都事官,也已经五个月,对工作及公流程渐渐上手。只拿“公”一项来说,来他任命了两位稿签令史、一位值堂令史,书写、检查两方面可说都有专人负责,但是丁晋很多时候,尤其是一些重要书,依然是自己亲笔cāo作,然后再交给稿签令史润笔和值堂令史检查。
这不是说丁晋不相信别人的能力,相反,他自觉自己cāo作下的公,论质量,要比范理、陈明遇两人的逊sè不少,但丁晋依然要亲身cāo刀,这是因为,他想要通过深入接触这些东西,磨练自己对帝国各项事务的熟悉和认知。不过只是熟悉和认知,而不是jīng通,他还不敢如此自大,事实上,只是“熟悉”二字,恐怕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等到丁晋实地接触和cāo刀这些公的时候,才真正了解到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因为这公有诸多要求:比如,要知晓件律例,明白笔墨款式,公务地轻重缓急,公事的重点核心等等,而范理等“稿签令史”,听说还需要对上面审核公的长官们的心态喜恶,亦无不揣摩圆熟。
什么事情要呈交宰相会议,什么事情要委托给哪个部司办,什么事情批转给哪房吏员干,乃至陋规诸sè、办事律令、成例等等,这些来都事官应该掌握的,也能在这小小公中,加深业务熟练程度。
说到这具体cāo作公,丁晋可算经历了三重境界。起先,面对诸多繁琐沉冗,他以为很困难,学了不久,便觉得容易了;后来又感到并不容易;可是时间再一长,又敢说真是容易得很了。
起初他以为困难,是因为不懂公程式,这好办,毕竟格式是死的,看多之后,便明白了,那好比填表,有格式的当然要比没有格式的便当得多,所以便觉得容易了。
但是后来怎么又感到并不容易了呢?那是内容问题,也就是丁晋主要目的所在。譬如说,核签地方zhèng fǔ送上来地工作报告。他们送来的工作报告大抵总是做得很详细,虽繁杂却又似很有条理的,如七月份委任几个人,免职几人,都有理由;承上命而做的事若干及具体过程,吩咐所属机关所做的事若干及过程和结果。自动起去做地事若干及详情,等等,都有说明并注出已未办竣,看来很清楚,但仔细一想却不甚容易明白,为什么呢?
因为道理很简单,他们用“官腔”说事,虽然写得很详细,但一些关键处却总是模糊含糊。而他们报告中的这些事到底如何?是否做了没有?做的结果又真如报告中所言?并不是很清楚。
而不清楚他们报告的真实xìng。丁晋对很多事便不能真正地熟悉和了解;而不了解,他就不知道这些事,是应做。是不应做,是多做,是少做,是做得好,是做得不好,完全不懂;不懂就无从下笔,于是便觉得cāo作公很难了。
最后,还是范理指点了钻入牛角尖地长官,他说:朝廷地制律。就是官吏各负其责,咱们地责任在于纸张之上、字之间,与实际事是绝对不相关地。比如责任是看报告,只要它的纸张完整,字无讹便算完了,其与事实是否相符,却又于我等屁事?咱们要干也无从干起哪?
丁晋细细一番思索,却是很感悲哀,照范理这么一说。原来,写公真得不难,凡事就在于你是否太执着。像范理等人那样,只要看报告和上面的字无大碍,随便写就一番“核详”公,不过寥寥几十上百字,却是将一份工作轻松完成,哪管它公中事到底是否属实、是否有所差漏。
再想深一些,既然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都敷衍了事。那些名义上担任“核审”的官员。又如何会上心?即便是有部分人上心,他们又是否真的jīng通这些业务呢?
既然。zhōng yāng部门的官吏都是如此松懈,那些地方官员,只要洞悉一些其中内情,又怎么可能要求他们不投机取巧耍些jiān猾手段呢?
有了这番思想,以后,丁晋处理公便多了份心眼,那些含糊笼统的官样章,他不会再浪费时间钻研其中,简单过目后交给范、陈二人处理便可,只将大部分jīng力,放于那些真正有水平、有技术含量地报告中,研究其中的jīng华,吸收这些官员处理事情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智慧,也帮助丁晋度过了尚书省内地一次混乱危机。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尚书省来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泄密风波导致一位jīng明干练的“都事官”陈咸被下狱治罪,随后,因为食堂中一句义愤之语,老资历的官员沈传师被流放到了永州,接着,又生了一件让众省内官吏激愤,从而险些闹到了政事堂的混乱之事。
这件事说来,其实还和倒霉的沈传师有关。话说那rì沈传师在食堂因为看不惯白拿工资的“关系户”,而用苍蝇讥讽对方时,当时,和他挨着坐的是一个叫张镒的友人。张镒既然挨着沈传师坐,按照食堂尊卑划分座位的制度,他自然也是位都事、主事级别地官员,而这张镒正是一位负责兵部事务的曹房都事官。
在沈传师口不择言时,张镒还曾给沈传师打眼sè,想制止友人这种有些太过得罪人的行为,总的来说,这张都事官,是一个比较厚重沉稳的人,事实上从后来群情激奋可看出,张镒人缘很不错。
可再老实的人,也可能得罪人。张镒曾处罚过一个叫赵秋的小吏,或许是张镒做事手段有问题,也或许这个赵秋来就是心眼小,反正一个工作上的小矛盾,便被赵秋死死记在心中,誓要寻机会报复张镒。
说来也巧,那个依靠背景将沈传师治罪流放的“关系户”-程知行,竟然放了实职官,来到了尚书省部做一司“郎中”。赵秋又正好分配到了他地手下做事,于是便对他说:上次在食堂辱骂大人你的,其实是两个人,还有一个就在那个被治罪的沈传师旁席,叫张镒,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后来沈传师被治罪后,他还暗地诽谤过大人你,说是非常不服朝廷的判决。认为是大人你在其中捣鬼。
凡小人,多有一种睚眦必报的畸形心理,程知行能因为一句并不是只针对他个人的义气话,而将素无仇怨的沈传师构重罪,此人人品可想而知,于是。听了赵秋的话后,不管他相不相信这个小吏地一面之词,反正是开始对张镒有了成见
而被诬陷地张镒还完全不知道情况,自然也就没有对和程知行的关系保持应有地jǐng觉,因为朋友沈传师的问题,他对程知行是敬而远之,可在对方想来却是很冷淡、有敌意,于是程知行开始相信赵秋的话,并对张镒怀恨起来。寻找报复他地机会。
这样的机会很快便被程知行找到。
前面说过,张镒在省内很有人缘,上至领导下到属下。很多人都是张镒的朋友,就连上任不久的丁晋,平rì也和他挺说得来,这是因为张镒特别能言,特别爱说话,不仅平时下班了总要拉几个友人去他府上聊天,就是中午在单位休息的一个时辰,都要找人闲谈。
这一rì,张镒又趁中午小睡的时间。将一个朋友拉过来谈天说地,两人正聊得兴高采烈,突然下面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新任的司“郎中”程知行过来拜访。
张镒不知他有何事,想起这个人yīn险毒辣的手段,又想到新颁布的保密法,是禁止不同部门地同僚上班期间相互串岗的,虽然现在是午休时间,但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世为好。于是让朋友赶紧躲到了内室中,自己将程知行迎了进来。
程知行其实早知道张镒的那位朋友就在里面,“密探”赵秋已经将情况告诉于他,可程知行完全当作不知道,客套了两句,竟然和张镒“遂言密事”,商谈起了一些事关机密地重大公事。
张镒这下慌了,以前的房间可没有现在的隔音效果,程知行又是声音洪亮而讲。那位友人听不到才怪。可是,可是他却是不应该听到这些“密事”的外部门人员。于是急忙对程知行道:“大人,殿中郑侍御在此。”程知行演技很好,还故作出些惊愕表情,然后不咸不淡地说了张镒两句,张镒还以为不算什么太严重之事,毕竟自己等是无心之失,谁知,程知行一离去,便向“左丞”束圆嘉和“仆shè”高爽举报了,并言道:曾听闻张镒多次和无关人员谈论密事。
这事,恰恰又生在泄密风波不久,高爽和束圆嘉虽不愿生事端,毕竟自己部门出这样的错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看人家举报人程知行却有些不肯善罢甘休的意思,于是只好一边安抚程知行,一边作出了“表示”。
结果,那个无端听闻机密的友人和张镒都被双双革职,这还算是因为大领导们不想太声张此事的缘故。在官场上,这叫做报喜不报忧,出了问题内部消化。
可是被罢官地张镒不服,一些平rì和他交厚的友人也为他抱冤,有人便出了个主意:让大家联名上书,向政事堂宰相们要个公道。
这份联名书,也递到了丁晋面前,让其签名共同保举张镒。其实要论交情的话,丁晋还没资格上这份张镒“亲密战友”的名单,但有人考虑到丁晋在尚书省的名气和声望都比较高,又听说宰相武圆宗还当众称赞过丁晋的治政策略,如果有他的加入,成功的希望会更大些。
丁晋压根儿不想参与此事,很明显地,高爽和束圆嘉等人是不想让这事闹大,和领导的意见相左,这就是一个很错误地选择;再看看名单上的十来个人员,都是些省内的中低级官员,先不说会不会引起宰相们的重视,即便受理,诸位相公又怎么可能因为他们几个人的请愿,就和高爽、束圆嘉闹矛盾?
何况,张镒在枢机重地接待私人,郑詹身为纠肃官纪的御史而自己违纪,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事闹大了,恐怕到头来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更加重了张镒两人的罪行。
但是直接拒绝也不合适,李主事有一句话说得好:省内工作,上官混得是权利,中低级官员混得是人缘。如果这事没有找到丁晋头上,他不帮忙怎么也说得过去,可是事情临头了,袖手不管,是要被人在背后戳指头的。
丁晋苦思良久,还是从一位叫卢真地地方县令那里偷学了一招,这一招叫“以他人代己受过”,这位卢县令遇到什么棘手难以选择地事情时,总让自己的夫人出马,其夫人演出“河东狮”,卢县令扮演可怜地“妻管严”,总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屈从夫人的意见,被迫作出选择,让旁观者看了极为同情,而其实,这份选择,就是卢县令自己最满意的选择。
不过丁晋当然不能让小板来演戏,再说这件事让自己的夫人来演也不合适,只得另找他人,不过人选倒是有现成的,而且这人也非常愿意充当这样的角sè,他就是丁晋属下的令史--范理。
于是,当张镒的好友们,要求丁晋签名时,范理横空杀出,横眉竖眼地指责众人是要陷自己长官于不义,并不顾丁晋的大声训斥,将众人用扫帚赶出院子,自己跪在门口,苦口婆心地劝丁晋千万不能加入联名。
这番闹腾很快惊动了省内的大佬们,高爽和束圆嘉急急而来,问知详情后,狠狠地训斥了众人,结果,这番请愿行动还没有开始便宣告结束,不过听说还有两个坚定的友人又独自上书请愿,不过却没了下,而且很快,这两个人便被调离了尚书省。
过后,大家狠狠地唾骂了一顿为长官背了黑锅的范理。范理根无所谓,反正他在省内的名声并不咋地,能背些骂名就为长官排忧解难,从而得到长官的绝对信任,范理觉得这笔买卖,值了。
不过范理的行为,却又得到了另外一部分人的赞赏和同情。这些人认为范理虽然平rì看起来吊儿郎当,没个正形,但关键时刻却知道为长官着想,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讲义气的人。(未完待续,如yù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作者,正版阅读!
jīng彩推荐:
夜已经很深了,丁晋犹不能成眠,心中烦躁,犹如烈火焚烧,在床上翻来覆去,思索着白天生的事情。
“夫君,怎么了?还没入睡吗?”小板醒了过来,关心地问着。
丁晋抱歉地朝旁边的妻子笑笑,柔声道:“想些公务上的事情。不要管我,快睡吧。”
小板担心地看着丈夫微笑时依然紧皱的眉头,轻声道:“是有烦心事儿吧?要不说给妾听。”
“真没事,说了没事的,你怎如此嗦。。。。
丁晋烦躁的声音戛然而止,看着妻子温柔的眼睛里,满是宽容和怜惜,他的心中生出羞愧之念,自己今rì是怎么了?不就是受了一个无知狂夫的羞辱吗?怎么如此沉不住气,竟然还对妻子怒,这还是那个一向沉稳坚定的自己吗?
丁晋再次露出歉疚的笑容,不好意思地道:“今rì,今rì为夫可能有些太累了,刚才。。
小板用手挡住了丈夫的嘴,阻止他说任何道歉的话,在她心中,丈夫永远是完美无缺的男人,永远是最好的。
“明rì夫君还要送姐夫出城,还是早点睡吧。”她柔声道。
在妻子的温柔中,丁晋感觉心中烦躁消解很多,点点头,合上了眼睛。小板宠溺地用娇弱的手臂,环住丈夫的脑袋,让他轻轻靠在自己胸前。丁晋犹如一个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顿时感受到了难得的平静。
豪门巨室又如何。我不是自卑。我地自信从不会被打倒!丁晋心中暗暗坚定自己地念头。心彻底静下来。缠绕在脑海中地王述嚣张猖狂地嘴脸。也渐渐消散。和那等人一般见识。岂不是自己也成无知浅薄之人了?
丁晋地心结解了开来。安详地睡了。
第二rì。天还没亮。丁晋便穿衣起床。今天。是姐夫赴“蒲城”上任地rì子。众人要送他出长安城。
黄玉这次前去“蒲城”。是要到驻扎在那里地“鼓旗军”任“行军参谋”之职。鼓旗军将军是韩泰地二叔韩中原。这次也多亏韩泰帮忙。再加上韩将军上次见过黄玉后。颇欣赏他地斯诚恳。谦谦有礼。于是便委任了他这份职务。
不过“行军参谋”只是将军自行任用。无论是俸禄还是待遇。全凭主官个人安排。并不属于朝廷命官。但如果做得好。也有机会被长官举荐给朝廷。得授品级和正式职务。
丁晋和丁虎两兄弟。直将姐夫送到长安城外灞桥边。才驻了脚步。黄玉见二人脸上颇有黯然离别之sè。笑道:“做那妇人之态干甚?蒲城离长安不过百里。如有休沐。吾定当赶回城内与你等相聚。”
丁虎粗声道:“不如让俺去鼓旗军算了,咱们换换,兄长你去禁军。”
“胡闹,阿虎你以为兵家大事是随便能换得吗?”黄玉口中虽是训斥。心中却有些为他的话感动,在禁军任职,既能留在长安,也不用像地方驻军那么艰苦,自然是极好的差事。
黄玉又向丁晋关心地问道:“三郎,阿虎地事有把握吗?”
丁晋点点头:“雷将军已答应十rì后为二哥安排进入左千牛卫,职务是长上,姐夫你放心吧。”
黄玉露出欢喜的笑容,离别家中几千里远。黄玉觉得自己有责任看好这两个弟弟,即便是他没有这样的能力。
“那,那吾就向两位贤弟辞别了。”离别之际,黄玉也无法掩饰伤感的心情,前面他虽说得轻松,其实想想也知道,军队之中自然和普通官署不同,投身其中,还不知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回来团聚呢。
丁晋嘱托道:“兄长如有事难决。可问计于中原公。万望郑重。”
“好!吾告辞!”说完,黄玉翻身上马。马鞭一挥,向远方行去。直到黄玉的身影在官道拐弯处消失,丁晋才叹口气,对丁虎道:“二哥,咱们回城。”
丁虎嘟囔道:“三郎,真的不能换一换?”
拍拍二哥宽阔厚实的肩膀,丁晋安慰道:“以后有机会,小弟一定将姐夫调回长安。二哥,不要太担心了。”
丁虎的话,虽单纯得可爱,可丁晋理解他的心情,二哥一向和姐夫地关系很好,黄玉虽有些迂腐,但对自己两兄弟非常照顾,当年丁虎混迹洪州城时,有一次因为犯了案子,要被衙门收监,如果不是黄玉向洪州刺史求情,恐怕丁虎已经被烙上了“囚人”的污迹。当时,黄玉侯在官署大门外,顶着炎炎烈rì站了整整两个时辰,才被刺史大人接见,这还算是看在他读书人的面子上。
丁虎听了弟弟地话,心中却是信了,三郎是他最佩服的人,没有三郎办不成的事,相信姐夫很快就可以回来和大家团聚的,嘿嘿,到时候再把老爹老娘接过来,就是不知道他两位老人家是否习惯北方干热的破天气。
二人回了城,然后丁虎沿着原路回住宅,丁晋就直接去上班。
到了尚书省的时候,时辰还早,6续碰到几个同僚,丁晋和他们一一打过招呼,来到自己办公的第六房,下属们大多还没前来,只有昨晚值班的范理和几个小吏在。此时,范理正耀武扬威地喝斥着两个小吏打扫卫生,看他那趾高气扬、得意洋洋的样子,平时长官不在地时候,肯定没少作威作福。
范理见丁晋来到,立马换了一种脸sè,屁颠颠地跑了过来,谄笑道:“大人,今rì来得好早,大人真是一心为公,属下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自丁晋将他提拔为“稿签令史”后,范理便一改吊儿郎当的习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丁晋面前改掉了从前那种刁滑的特点,尤其是享受过权利带来的好处后,范理对能轻易改变自己命运的长官,真正是像他自己说的,五体投地。恨不能整rì巴结奉承对方才好。
丁晋没兴趣管范理欺负下面之人的做法,这种尊卑之分,来就是大部分官吏们向上爬的最大动力,如果将这种心理掌握得好了,对于御下反而有好处。不过,也不能给这个家伙好脸sè,这么长时间,丁晋早已摸清范某人地心思,他绝对是个顺杆爬地混蛋。既不能对他太坏,也不能对他太好,打一棒子再给根萝卜。是最好的管制办法。这种办法,对于很多人也同样适用,无怪乎有人曾说,有些人的xìng子是非常贱的。
检查了一下昨晚的值班rì志,找了些理由,严肃地训诫了范理几句后,丁晋又语重心长地对他推心置腹,说训导是为你好,这些工作中地错误。如果是官现,最多一顿训斥,如果被上面查到了,丢官罢职都是小事,一个不好,很可能还要按有关规定被治罪,到时候我就算想帮你,也只怕有心无力。
这些话,吓得范理有些手足无措。原先,他做小小书吏的时候,吊儿郎当、嬉笑怒骂,从没有多少顾忌,因为没享受过权利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没有失去权力的恐惧感。但是,当他有幸进入了这个圈子中时,即便是圈子地最底层,也感受到了权力地魅力。心理的享受更胜过物质上地收获。此时,如果告诉他有可能权力丧失。范理又如何能不失心落魄,心惊胆战?
脸sè苍白的范理,急忙向丁晋请罪,哀求连连。丁晋自然不是要看他地摇尾乞怜,只是时时敲打一下对方,免得这个家伙得意忘形下,真犯了什么严重错误,到时候连累整个第六房的工作。因此,见他有所领悟,便不再难为于他,嘱咐了几句,让他下去安心工作。
这时候,同事们66续续都来了,上值的鼓声咚咚响起,一rì地繁忙公务开始。
丁晋上任都事官,也已经五个月,对工作及公流程渐渐上手。只拿“公”一项来说,来他任命了两位稿签令史、一位值堂令史,书写、检查两方面可说都有专人负责,但是丁晋很多时候,尤其是一些重要书,依然是自己亲笔cāo作,然后再交给稿签令史润笔和值堂令史检查。
这不是说丁晋不相信别人的能力,相反,他自觉自己cāo作下的公,论质量,要比范理、陈明遇两人的逊sè不少,但丁晋依然要亲身cāo刀,这是因为,他想要通过深入接触这些东西,磨练自己对帝国各项事务的熟悉和认知。不过只是熟悉和认知,而不是jīng通,他还不敢如此自大,事实上,只是“熟悉”二字,恐怕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等到丁晋实地接触和cāo刀这些公的时候,才真正了解到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因为这公有诸多要求:比如,要知晓件律例,明白笔墨款式,公务地轻重缓急,公事的重点核心等等,而范理等“稿签令史”,听说还需要对上面审核公的长官们的心态喜恶,亦无不揣摩圆熟。
什么事情要呈交宰相会议,什么事情要委托给哪个部司办,什么事情批转给哪房吏员干,乃至陋规诸sè、办事律令、成例等等,这些来都事官应该掌握的,也能在这小小公中,加深业务熟练程度。
说到这具体cāo作公,丁晋可算经历了三重境界。起先,面对诸多繁琐沉冗,他以为很困难,学了不久,便觉得容易了;后来又感到并不容易;可是时间再一长,又敢说真是容易得很了。
起初他以为困难,是因为不懂公程式,这好办,毕竟格式是死的,看多之后,便明白了,那好比填表,有格式的当然要比没有格式的便当得多,所以便觉得容易了。
但是后来怎么又感到并不容易了呢?那是内容问题,也就是丁晋主要目的所在。譬如说,核签地方zhèng fǔ送上来地工作报告。他们送来的工作报告大抵总是做得很详细,虽繁杂却又似很有条理的,如七月份委任几个人,免职几人,都有理由;承上命而做的事若干及具体过程,吩咐所属机关所做的事若干及过程和结果。自动起去做地事若干及详情,等等,都有说明并注出已未办竣,看来很清楚,但仔细一想却不甚容易明白,为什么呢?
因为道理很简单,他们用“官腔”说事,虽然写得很详细,但一些关键处却总是模糊含糊。而他们报告中的这些事到底如何?是否做了没有?做的结果又真如报告中所言?并不是很清楚。
而不清楚他们报告的真实xìng。丁晋对很多事便不能真正地熟悉和了解;而不了解,他就不知道这些事,是应做。是不应做,是多做,是少做,是做得好,是做得不好,完全不懂;不懂就无从下笔,于是便觉得cāo作公很难了。
最后,还是范理指点了钻入牛角尖地长官,他说:朝廷地制律。就是官吏各负其责,咱们地责任在于纸张之上、字之间,与实际事是绝对不相关地。比如责任是看报告,只要它的纸张完整,字无讹便算完了,其与事实是否相符,却又于我等屁事?咱们要干也无从干起哪?
丁晋细细一番思索,却是很感悲哀,照范理这么一说。原来,写公真得不难,凡事就在于你是否太执着。像范理等人那样,只要看报告和上面的字无大碍,随便写就一番“核详”公,不过寥寥几十上百字,却是将一份工作轻松完成,哪管它公中事到底是否属实、是否有所差漏。
再想深一些,既然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都敷衍了事。那些名义上担任“核审”的官员。又如何会上心?即便是有部分人上心,他们又是否真的jīng通这些业务呢?
既然。zhōng yāng部门的官吏都是如此松懈,那些地方官员,只要洞悉一些其中内情,又怎么可能要求他们不投机取巧耍些jiān猾手段呢?
有了这番思想,以后,丁晋处理公便多了份心眼,那些含糊笼统的官样章,他不会再浪费时间钻研其中,简单过目后交给范、陈二人处理便可,只将大部分jīng力,放于那些真正有水平、有技术含量地报告中,研究其中的jīng华,吸收这些官员处理事情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智慧,也帮助丁晋度过了尚书省内地一次混乱危机。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尚书省来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泄密风波导致一位jīng明干练的“都事官”陈咸被下狱治罪,随后,因为食堂中一句义愤之语,老资历的官员沈传师被流放到了永州,接着,又生了一件让众省内官吏激愤,从而险些闹到了政事堂的混乱之事。
这件事说来,其实还和倒霉的沈传师有关。话说那rì沈传师在食堂因为看不惯白拿工资的“关系户”,而用苍蝇讥讽对方时,当时,和他挨着坐的是一个叫张镒的友人。张镒既然挨着沈传师坐,按照食堂尊卑划分座位的制度,他自然也是位都事、主事级别地官员,而这张镒正是一位负责兵部事务的曹房都事官。
在沈传师口不择言时,张镒还曾给沈传师打眼sè,想制止友人这种有些太过得罪人的行为,总的来说,这张都事官,是一个比较厚重沉稳的人,事实上从后来群情激奋可看出,张镒人缘很不错。
可再老实的人,也可能得罪人。张镒曾处罚过一个叫赵秋的小吏,或许是张镒做事手段有问题,也或许这个赵秋来就是心眼小,反正一个工作上的小矛盾,便被赵秋死死记在心中,誓要寻机会报复张镒。
说来也巧,那个依靠背景将沈传师治罪流放的“关系户”-程知行,竟然放了实职官,来到了尚书省部做一司“郎中”。赵秋又正好分配到了他地手下做事,于是便对他说:上次在食堂辱骂大人你的,其实是两个人,还有一个就在那个被治罪的沈传师旁席,叫张镒,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后来沈传师被治罪后,他还暗地诽谤过大人你,说是非常不服朝廷的判决。认为是大人你在其中捣鬼。
凡小人,多有一种睚眦必报的畸形心理,程知行能因为一句并不是只针对他个人的义气话,而将素无仇怨的沈传师构重罪,此人人品可想而知,于是。听了赵秋的话后,不管他相不相信这个小吏地一面之词,反正是开始对张镒有了成见
而被诬陷地张镒还完全不知道情况,自然也就没有对和程知行的关系保持应有地jǐng觉,因为朋友沈传师的问题,他对程知行是敬而远之,可在对方想来却是很冷淡、有敌意,于是程知行开始相信赵秋的话,并对张镒怀恨起来。寻找报复他地机会。
这样的机会很快便被程知行找到。
前面说过,张镒在省内很有人缘,上至领导下到属下。很多人都是张镒的朋友,就连上任不久的丁晋,平rì也和他挺说得来,这是因为张镒特别能言,特别爱说话,不仅平时下班了总要拉几个友人去他府上聊天,就是中午在单位休息的一个时辰,都要找人闲谈。
这一rì,张镒又趁中午小睡的时间。将一个朋友拉过来谈天说地,两人正聊得兴高采烈,突然下面小吏进来报告,说是新任的司“郎中”程知行过来拜访。
张镒不知他有何事,想起这个人yīn险毒辣的手段,又想到新颁布的保密法,是禁止不同部门地同僚上班期间相互串岗的,虽然现在是午休时间,但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世为好。于是让朋友赶紧躲到了内室中,自己将程知行迎了进来。
程知行其实早知道张镒的那位朋友就在里面,“密探”赵秋已经将情况告诉于他,可程知行完全当作不知道,客套了两句,竟然和张镒“遂言密事”,商谈起了一些事关机密地重大公事。
张镒这下慌了,以前的房间可没有现在的隔音效果,程知行又是声音洪亮而讲。那位友人听不到才怪。可是,可是他却是不应该听到这些“密事”的外部门人员。于是急忙对程知行道:“大人,殿中郑侍御在此。”程知行演技很好,还故作出些惊愕表情,然后不咸不淡地说了张镒两句,张镒还以为不算什么太严重之事,毕竟自己等是无心之失,谁知,程知行一离去,便向“左丞”束圆嘉和“仆shè”高爽举报了,并言道:曾听闻张镒多次和无关人员谈论密事。
这事,恰恰又生在泄密风波不久,高爽和束圆嘉虽不愿生事端,毕竟自己部门出这样的错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看人家举报人程知行却有些不肯善罢甘休的意思,于是只好一边安抚程知行,一边作出了“表示”。
结果,那个无端听闻机密的友人和张镒都被双双革职,这还算是因为大领导们不想太声张此事的缘故。在官场上,这叫做报喜不报忧,出了问题内部消化。
可是被罢官地张镒不服,一些平rì和他交厚的友人也为他抱冤,有人便出了个主意:让大家联名上书,向政事堂宰相们要个公道。
这份联名书,也递到了丁晋面前,让其签名共同保举张镒。其实要论交情的话,丁晋还没资格上这份张镒“亲密战友”的名单,但有人考虑到丁晋在尚书省的名气和声望都比较高,又听说宰相武圆宗还当众称赞过丁晋的治政策略,如果有他的加入,成功的希望会更大些。
丁晋压根儿不想参与此事,很明显地,高爽和束圆嘉等人是不想让这事闹大,和领导的意见相左,这就是一个很错误地选择;再看看名单上的十来个人员,都是些省内的中低级官员,先不说会不会引起宰相们的重视,即便受理,诸位相公又怎么可能因为他们几个人的请愿,就和高爽、束圆嘉闹矛盾?
何况,张镒在枢机重地接待私人,郑詹身为纠肃官纪的御史而自己违纪,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事闹大了,恐怕到头来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更加重了张镒两人的罪行。
但是直接拒绝也不合适,李主事有一句话说得好:省内工作,上官混得是权利,中低级官员混得是人缘。如果这事没有找到丁晋头上,他不帮忙怎么也说得过去,可是事情临头了,袖手不管,是要被人在背后戳指头的。
丁晋苦思良久,还是从一位叫卢真地地方县令那里偷学了一招,这一招叫“以他人代己受过”,这位卢县令遇到什么棘手难以选择地事情时,总让自己的夫人出马,其夫人演出“河东狮”,卢县令扮演可怜地“妻管严”,总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屈从夫人的意见,被迫作出选择,让旁观者看了极为同情,而其实,这份选择,就是卢县令自己最满意的选择。
不过丁晋当然不能让小板来演戏,再说这件事让自己的夫人来演也不合适,只得另找他人,不过人选倒是有现成的,而且这人也非常愿意充当这样的角sè,他就是丁晋属下的令史--范理。
于是,当张镒的好友们,要求丁晋签名时,范理横空杀出,横眉竖眼地指责众人是要陷自己长官于不义,并不顾丁晋的大声训斥,将众人用扫帚赶出院子,自己跪在门口,苦口婆心地劝丁晋千万不能加入联名。
这番闹腾很快惊动了省内的大佬们,高爽和束圆嘉急急而来,问知详情后,狠狠地训斥了众人,结果,这番请愿行动还没有开始便宣告结束,不过听说还有两个坚定的友人又独自上书请愿,不过却没了下,而且很快,这两个人便被调离了尚书省。
过后,大家狠狠地唾骂了一顿为长官背了黑锅的范理。范理根无所谓,反正他在省内的名声并不咋地,能背些骂名就为长官排忧解难,从而得到长官的绝对信任,范理觉得这笔买卖,值了。
不过范理的行为,却又得到了另外一部分人的赞赏和同情。这些人认为范理虽然平rì看起来吊儿郎当,没个正形,但关键时刻却知道为长官着想,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讲义气的人。(未完待续,如yù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作者,正版阅读!
jīng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