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点了点头,没有出声。
冯保退回到原处,垂手站立,笑眯眯地看起戏台上的演出。
一曲唱完,女驸马冯素贞的扮演者,冯素珍未婚夫李兆廷的扮演者,冯素贞侍女春红的扮演者,站在前排,后排是其他角色的扮演者,恭敬地向太后、皇上和皇后,以及嫔妃和皇子公主们行礼。
这些扮演者都是女子,只不过冯素贞和春红扮演者要娟秀一些,尤其是冯素贞,唇红齿白、明艳动人。
其余的女演员,或中性,或年老,或普通,成为一朵朵绿叶。
她们脸上满是惊喜。
能进西苑给太后、皇上和皇后演出,这是她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坐在朱翊钧左手边的陈太后鼓掌说道:“这些孩子们演得真好,她们这叫什么班?”
站在旁边的万福连忙应道:“回太后的话,这戏班叫庆梅喜。”
“嗯,好,听着就喜庆。”
朱翊钧淡淡一笑,知道太后这是没话找话。
陈太后继续说:“刚才我听她们唱戏,唱得真好,尤其是那个女驸马,不仅唱得好听,人也长得端正。
万福,把那个女驸马叫到哀家跟前,哀家要好好赏她。”
“遵旨。”
朱翊钧、薛宝琴,还有其他嫔妃和皇子皇女们,都在默不作声地看着。
太后这是想把《女驸马》唱成《西厢记》,她自己亲自下场,唱一出红娘。
很快万福把“女驸马”请到跟前。
身穿一身状元朱袍、头戴插花乌纱帽的女驸马,浑身颤抖,走到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民女拜见太后,拜见皇帝,拜见皇后。”
“起身来,朕早就旨意,非祭天地、太庙和朝会,不必行跪拜大礼。”
陈太后笑吟吟地看了一眼朱翊钧,挥挥手,示意万福把“女驸马”叫起来。
她上下打量着女驸马,满脸的欣喜。
长得不仅漂亮,这身形一看就是好生养的。
庆梅喜戏班,还有这个女驸马能进西苑演出,不是随意乱点的,陈太后早就花费了一番功夫。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回太后的话,民女叫俞巧莲,原籍安庆郡太湖县。”
“今年多大?”
“十八岁。”
“学戏多久了?”
“回太后的话,民女六岁开始学戏。先是学得弋阳腔,后来黄梅调兴起,民女就改学了黄梅调,十四岁进了庆梅喜戏班。”
俞巧莲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是对答得体,落落大方。
陈太后越看越喜欢,转头对朱翊钧说:“皇上,你说女驸马唱得如何?”
俞巧莲忍不住微微抬头,悄悄看向坐在正中间的朱翊钧,忍住强烈狂跳的心悸,期盼着朱翊钧的话。
“女驸马的原型,应该是前唐僖宗邛州火井漕(今邛崃市火井镇)的女才子黄崇嘏。她曾经写有诗作,‘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邛州县志有记载,说黄崇嘏高中头名状元,任司户参军,亦显干才。
丞相周庠爱其才貌,欲招为婿,黄崇嘏写诗婉拒。
适其父暴病身亡,周庠怜其才,将黄的书信转呈皇上,请求恩准崇嘏‘状元身乘侍郎之父移归梓里’。
不过这个记载,在四川广为流传,大洲公的文集里有提及过,也写有备注,说此记载经不起考据。
正德嘉靖年间的浙江学者郎瑛点评黄崇嘏有三不,‘伪为男子上诗,一不洁也。服役为吏,周旋于男子中,二不洁也。事露而不能告所愿,复以诗戏,三不洁也。何谓青松、白璧之操耶?’”
听到这里,俞巧莲脸色变得惨白,戏台上其他演员也吓得大变。
“此言十分荒谬。
大明棉纺厂、丝绸厂,还有农牧农垦团,有多少女工。她们辛勤劳作,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一家人,更是为建设新大明做出贡献。
当初《女驸马》戏文被编写出来,引起各种非议。太常卿杨凤鸣说是好本子,但是礼部,还有翰林院,说是毒草。
最后官司打到朕这里。
在朕看来,这样的好戏文太少了,应该多多益善!”
听朱翊钧讲完,俞巧莲又惊又喜,身后戏台上的一众女演员也是由忧转喜,兴奋不已。
陈太后嗔怒道:“你们啊,不要被皇上唬住。
皇上跟那些文官学坏了,问他正题,偏偏不告诉你答案,只是云里雾里跟你一番掰扯。等你从云里雾里转出来,想问什么都忘得干干净净。
皇上,我问你这戏好不好看?”
“太后,这戏肯定好看。这可是优秀的精神食粮。不仅如此,这些为百姓群众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艺工作者们,也应该获得足够的尊重。
朕早早就跟太常寺说过,不能再叫戏子、歌女、歌妓这样带有歧视性的称呼,要叫演员,歌手”
朱翊钧巴拉巴拉说了一句,反客为主地问:“下一部戏是什么?”
万福答道:“回皇上的话,太后点的是《孟丽君》。”
“《孟丽君》也是一出好戏,‘风和日丽百花香,粉蝶双飞斗春光。牡丹掩映芙蓉面,紫薇花对紫薇郎。’
据说是屠隆根据杭州一带传流已久的元成宗时,昆明大族孟家之女的故事编写而成。不仅有黄梅戏,还有昆曲、徽剧和越剧本子。”
朱翊钧一边洋洋洒洒地说着话,目光随意一扫,与冯保的眼神碰了一下。
过了十几秒钟,冯保走到跟前,“太后、皇上、皇后,司礼监通禀,资政局有要事,请皇上去紫光阁。”
朱翊钧施施然站起身,对陈太后拱了拱手:“太后,儿臣有事先走了。”
“皇上有国事要忙,就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看着朱翊钧的背影,陈太后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头对俞巧莲说:“好女子,你继续唱。哀家和皇后娘娘,等着看你的好戏。”
“遵旨!”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慢慢地走出梨园,冯保紧跟其后。
前面就是乾明门,这里向西,过玉河桥、棂星门一直到西安门,西苑被一堵高墙分成两部分。
北边的是内苑,南边的是前苑。
站在玉河桥上,朱翊钧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庆梅喜戏班是谁举荐给太后的?”
“是固安侯二公子、千牛卫指挥使陈嘉言的夫人张氏推荐的。”
“是二舅妈张氏,朕记得,她的父亲是大儒张钥?”
“是的皇上,河东大儒张钥。”
“一个山西人,喜欢听安徽的黄梅戏,有点意思。”朱翊钧笑了笑,继续慢慢向前走。
“冯保,以前你跟张相的关系那么好,常来常往,现在怎么这么生分了,老死不相往来!”
“皇爷,那是奴婢以前不懂事,不知道轻重,皇爷敲打一番后,奴婢幡然醒悟,这才明白。”
“明白什么?”
“明白皇爷一直都是奴婢的天。”
“是天就要替人遮风挡雨,而不只是一味地呼风唤雨。”朱翊钧缓缓地走下玉河桥,走在中海湖西岸的林荫道上。
“又到了冬天。万历十年了,皇爷爷已经仙逝十三年。”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歪着头看着远处的仁寿殿,“冯保,昨个朕又做梦了,梦见皇爷爷带着朕,在仁寿殿前打太极。
翩翩起舞,恍如一老一小两只仙鹤。”
冯保红着眼睛,轻声说:“皇爷,世庙先帝看到皇爷把大明社稷,治理得如此兴盛,一定会开心欣慰的。”
“虽然朕殚精竭力,振兴大明,不仅仅是让皇爷爷开心。不过朕无愧于他的期望,也算是能告慰他在天之灵。”
朱翊钧盯着仁寿殿黄色屋脊看了一会,突然转头对冯保说:“你晚上去张相府上。”
冯保毫不迟疑地应道:“遵旨。”
随即又抬起头,迟疑地问:“皇爷,奴婢去张相府上,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还请皇爷明示。”
“去坐坐就是。你要是觉得空着手去不好意思,就带两盒秋茶去。”
“遵旨。”
是夜,张居正府上书房里,礼部尚书潘晟在房间里转来转去,怒不可遏。
“学生弹劾老师,国朝立朝以来前所未有。老夫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也不见如此丧心病狂,欺师灭祖的可恶之徒!”
江苏布政使曾省吾、顺天府参政傅作舟、吏部右侍郎王篆分坐在两边,默不做声。
坐在上首的张居正挥了挥手,“思明,不要走来走去,晃得老夫眼花。”
张居正更显苍老,头发几乎全白,梳了一个发髻,插了一根碧玉发簪。眼睛下方,脸颊,还有耳朵下方,全是点点老人斑。
此时的他看上去居然有几分嘉靖四十一年时严嵩老态龙钟的样子。
“又不是老夫正经学生。这两人是隆庆二年的进士,当时老夫是同考官,他们投了拜师贴,老夫没收。
那时皇上以太子监国秉政,严查官场科场师生连带结党之弊。
老夫怎么可能顶风作案。
后来这两人又经过老友介绍,正式投了拜师贴,老夫是收下了。可是这样的人情帖子,老夫少说也收了上百份。”
潘晟还是一脸的怒气冲冲:“那这两个混蛋,有没有受你的恩惠?”
张居正呵呵一笑,“老夫是内阁总理,收了他俩的拜师贴又是众所周知的事。不用老夫开口,下面自然有人会知道怎么做了。
你说他们有没有受老夫的恩惠?”
潘晟调门更高了,“就是啊,受人恩惠,反过来还要背后一刀。这样的人就是忘恩负义,白眼狼!”
曾省吾捋着胡须说:“恩师,水濂公,傅应祯和刘台此时跳出来,应该是受人指使。那背后的指使之人是谁?
这才是当前最要紧的事。”
傅作舟和王篆连连点头,“三省兄说得没错,揪出幕后指使之人,才是最要紧的。”
两人对视一眼,开始没事猜猜看。
傅作舟小心翼翼地说:“会不会是潘应龙?朝野上下都在猜测,他有可能接替恩师,出掌内阁。”
潘晟摇了摇头:“既然如此,那他,此时指使傅刘两人出来攻讦张相,是再臭不过的一步棋。
潘凤梧如此聪慧之人,不会行此昏招。”
王篆提出自己的猜测:“王一鹗那边?听说他有心争一争内阁总理。此时攻讦恩师,会不会醉翁之意不在酒?”
潘晟看了一眼张居正,看到他皱纹和浑浊眼睛里深深的失落。
虽然嘴里说着不在意,但潘晟知道,两位学生跳反,还是深深地伤害了他。
看到老友在临近致仕之时,遭此大辱,潘晟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潘晟知道,此时不能意气用事。
他深吸一口气,“大家都在这里胡乱猜测,无凭无据,越猜越迷糊。唉,太岳兄,要是冯保还站在我们这边就好了。”
是啊,冯保不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东厂提督太监,消息非常灵通。
只是万历初年,他被皇上敲打一番后,跟张居正的往来变得非常疏远。
“老爷,有客来访。”
管事在书房门口禀告。
“谁?”
“老爷,来客没说,只是投了一份拜帖。这是拜帖。”
“拿进来。”
管事把拜帖双手呈给张居正,马上又退到书房门口。
张居正打开一看,只见里面简单写着“双林居士拜访旧友。”
笔迹非常熟悉。
张居正心头一动,猛地合上拜帖,腾地站起身,提起衣襟往外走,嘴里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看着张居正匆匆离去的背影,潘晟、曾省吾、傅作舟、王篆面面相觑,谁啊?
冯保退回到原处,垂手站立,笑眯眯地看起戏台上的演出。
一曲唱完,女驸马冯素贞的扮演者,冯素珍未婚夫李兆廷的扮演者,冯素贞侍女春红的扮演者,站在前排,后排是其他角色的扮演者,恭敬地向太后、皇上和皇后,以及嫔妃和皇子公主们行礼。
这些扮演者都是女子,只不过冯素贞和春红扮演者要娟秀一些,尤其是冯素贞,唇红齿白、明艳动人。
其余的女演员,或中性,或年老,或普通,成为一朵朵绿叶。
她们脸上满是惊喜。
能进西苑给太后、皇上和皇后演出,这是她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坐在朱翊钧左手边的陈太后鼓掌说道:“这些孩子们演得真好,她们这叫什么班?”
站在旁边的万福连忙应道:“回太后的话,这戏班叫庆梅喜。”
“嗯,好,听着就喜庆。”
朱翊钧淡淡一笑,知道太后这是没话找话。
陈太后继续说:“刚才我听她们唱戏,唱得真好,尤其是那个女驸马,不仅唱得好听,人也长得端正。
万福,把那个女驸马叫到哀家跟前,哀家要好好赏她。”
“遵旨。”
朱翊钧、薛宝琴,还有其他嫔妃和皇子皇女们,都在默不作声地看着。
太后这是想把《女驸马》唱成《西厢记》,她自己亲自下场,唱一出红娘。
很快万福把“女驸马”请到跟前。
身穿一身状元朱袍、头戴插花乌纱帽的女驸马,浑身颤抖,走到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民女拜见太后,拜见皇帝,拜见皇后。”
“起身来,朕早就旨意,非祭天地、太庙和朝会,不必行跪拜大礼。”
陈太后笑吟吟地看了一眼朱翊钧,挥挥手,示意万福把“女驸马”叫起来。
她上下打量着女驸马,满脸的欣喜。
长得不仅漂亮,这身形一看就是好生养的。
庆梅喜戏班,还有这个女驸马能进西苑演出,不是随意乱点的,陈太后早就花费了一番功夫。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回太后的话,民女叫俞巧莲,原籍安庆郡太湖县。”
“今年多大?”
“十八岁。”
“学戏多久了?”
“回太后的话,民女六岁开始学戏。先是学得弋阳腔,后来黄梅调兴起,民女就改学了黄梅调,十四岁进了庆梅喜戏班。”
俞巧莲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是对答得体,落落大方。
陈太后越看越喜欢,转头对朱翊钧说:“皇上,你说女驸马唱得如何?”
俞巧莲忍不住微微抬头,悄悄看向坐在正中间的朱翊钧,忍住强烈狂跳的心悸,期盼着朱翊钧的话。
“女驸马的原型,应该是前唐僖宗邛州火井漕(今邛崃市火井镇)的女才子黄崇嘏。她曾经写有诗作,‘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邛州县志有记载,说黄崇嘏高中头名状元,任司户参军,亦显干才。
丞相周庠爱其才貌,欲招为婿,黄崇嘏写诗婉拒。
适其父暴病身亡,周庠怜其才,将黄的书信转呈皇上,请求恩准崇嘏‘状元身乘侍郎之父移归梓里’。
不过这个记载,在四川广为流传,大洲公的文集里有提及过,也写有备注,说此记载经不起考据。
正德嘉靖年间的浙江学者郎瑛点评黄崇嘏有三不,‘伪为男子上诗,一不洁也。服役为吏,周旋于男子中,二不洁也。事露而不能告所愿,复以诗戏,三不洁也。何谓青松、白璧之操耶?’”
听到这里,俞巧莲脸色变得惨白,戏台上其他演员也吓得大变。
“此言十分荒谬。
大明棉纺厂、丝绸厂,还有农牧农垦团,有多少女工。她们辛勤劳作,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一家人,更是为建设新大明做出贡献。
当初《女驸马》戏文被编写出来,引起各种非议。太常卿杨凤鸣说是好本子,但是礼部,还有翰林院,说是毒草。
最后官司打到朕这里。
在朕看来,这样的好戏文太少了,应该多多益善!”
听朱翊钧讲完,俞巧莲又惊又喜,身后戏台上的一众女演员也是由忧转喜,兴奋不已。
陈太后嗔怒道:“你们啊,不要被皇上唬住。
皇上跟那些文官学坏了,问他正题,偏偏不告诉你答案,只是云里雾里跟你一番掰扯。等你从云里雾里转出来,想问什么都忘得干干净净。
皇上,我问你这戏好不好看?”
“太后,这戏肯定好看。这可是优秀的精神食粮。不仅如此,这些为百姓群众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艺工作者们,也应该获得足够的尊重。
朕早早就跟太常寺说过,不能再叫戏子、歌女、歌妓这样带有歧视性的称呼,要叫演员,歌手”
朱翊钧巴拉巴拉说了一句,反客为主地问:“下一部戏是什么?”
万福答道:“回皇上的话,太后点的是《孟丽君》。”
“《孟丽君》也是一出好戏,‘风和日丽百花香,粉蝶双飞斗春光。牡丹掩映芙蓉面,紫薇花对紫薇郎。’
据说是屠隆根据杭州一带传流已久的元成宗时,昆明大族孟家之女的故事编写而成。不仅有黄梅戏,还有昆曲、徽剧和越剧本子。”
朱翊钧一边洋洋洒洒地说着话,目光随意一扫,与冯保的眼神碰了一下。
过了十几秒钟,冯保走到跟前,“太后、皇上、皇后,司礼监通禀,资政局有要事,请皇上去紫光阁。”
朱翊钧施施然站起身,对陈太后拱了拱手:“太后,儿臣有事先走了。”
“皇上有国事要忙,就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看着朱翊钧的背影,陈太后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头对俞巧莲说:“好女子,你继续唱。哀家和皇后娘娘,等着看你的好戏。”
“遵旨!”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慢慢地走出梨园,冯保紧跟其后。
前面就是乾明门,这里向西,过玉河桥、棂星门一直到西安门,西苑被一堵高墙分成两部分。
北边的是内苑,南边的是前苑。
站在玉河桥上,朱翊钧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庆梅喜戏班是谁举荐给太后的?”
“是固安侯二公子、千牛卫指挥使陈嘉言的夫人张氏推荐的。”
“是二舅妈张氏,朕记得,她的父亲是大儒张钥?”
“是的皇上,河东大儒张钥。”
“一个山西人,喜欢听安徽的黄梅戏,有点意思。”朱翊钧笑了笑,继续慢慢向前走。
“冯保,以前你跟张相的关系那么好,常来常往,现在怎么这么生分了,老死不相往来!”
“皇爷,那是奴婢以前不懂事,不知道轻重,皇爷敲打一番后,奴婢幡然醒悟,这才明白。”
“明白什么?”
“明白皇爷一直都是奴婢的天。”
“是天就要替人遮风挡雨,而不只是一味地呼风唤雨。”朱翊钧缓缓地走下玉河桥,走在中海湖西岸的林荫道上。
“又到了冬天。万历十年了,皇爷爷已经仙逝十三年。”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歪着头看着远处的仁寿殿,“冯保,昨个朕又做梦了,梦见皇爷爷带着朕,在仁寿殿前打太极。
翩翩起舞,恍如一老一小两只仙鹤。”
冯保红着眼睛,轻声说:“皇爷,世庙先帝看到皇爷把大明社稷,治理得如此兴盛,一定会开心欣慰的。”
“虽然朕殚精竭力,振兴大明,不仅仅是让皇爷爷开心。不过朕无愧于他的期望,也算是能告慰他在天之灵。”
朱翊钧盯着仁寿殿黄色屋脊看了一会,突然转头对冯保说:“你晚上去张相府上。”
冯保毫不迟疑地应道:“遵旨。”
随即又抬起头,迟疑地问:“皇爷,奴婢去张相府上,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还请皇爷明示。”
“去坐坐就是。你要是觉得空着手去不好意思,就带两盒秋茶去。”
“遵旨。”
是夜,张居正府上书房里,礼部尚书潘晟在房间里转来转去,怒不可遏。
“学生弹劾老师,国朝立朝以来前所未有。老夫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也不见如此丧心病狂,欺师灭祖的可恶之徒!”
江苏布政使曾省吾、顺天府参政傅作舟、吏部右侍郎王篆分坐在两边,默不做声。
坐在上首的张居正挥了挥手,“思明,不要走来走去,晃得老夫眼花。”
张居正更显苍老,头发几乎全白,梳了一个发髻,插了一根碧玉发簪。眼睛下方,脸颊,还有耳朵下方,全是点点老人斑。
此时的他看上去居然有几分嘉靖四十一年时严嵩老态龙钟的样子。
“又不是老夫正经学生。这两人是隆庆二年的进士,当时老夫是同考官,他们投了拜师贴,老夫没收。
那时皇上以太子监国秉政,严查官场科场师生连带结党之弊。
老夫怎么可能顶风作案。
后来这两人又经过老友介绍,正式投了拜师贴,老夫是收下了。可是这样的人情帖子,老夫少说也收了上百份。”
潘晟还是一脸的怒气冲冲:“那这两个混蛋,有没有受你的恩惠?”
张居正呵呵一笑,“老夫是内阁总理,收了他俩的拜师贴又是众所周知的事。不用老夫开口,下面自然有人会知道怎么做了。
你说他们有没有受老夫的恩惠?”
潘晟调门更高了,“就是啊,受人恩惠,反过来还要背后一刀。这样的人就是忘恩负义,白眼狼!”
曾省吾捋着胡须说:“恩师,水濂公,傅应祯和刘台此时跳出来,应该是受人指使。那背后的指使之人是谁?
这才是当前最要紧的事。”
傅作舟和王篆连连点头,“三省兄说得没错,揪出幕后指使之人,才是最要紧的。”
两人对视一眼,开始没事猜猜看。
傅作舟小心翼翼地说:“会不会是潘应龙?朝野上下都在猜测,他有可能接替恩师,出掌内阁。”
潘晟摇了摇头:“既然如此,那他,此时指使傅刘两人出来攻讦张相,是再臭不过的一步棋。
潘凤梧如此聪慧之人,不会行此昏招。”
王篆提出自己的猜测:“王一鹗那边?听说他有心争一争内阁总理。此时攻讦恩师,会不会醉翁之意不在酒?”
潘晟看了一眼张居正,看到他皱纹和浑浊眼睛里深深的失落。
虽然嘴里说着不在意,但潘晟知道,两位学生跳反,还是深深地伤害了他。
看到老友在临近致仕之时,遭此大辱,潘晟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潘晟知道,此时不能意气用事。
他深吸一口气,“大家都在这里胡乱猜测,无凭无据,越猜越迷糊。唉,太岳兄,要是冯保还站在我们这边就好了。”
是啊,冯保不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东厂提督太监,消息非常灵通。
只是万历初年,他被皇上敲打一番后,跟张居正的往来变得非常疏远。
“老爷,有客来访。”
管事在书房门口禀告。
“谁?”
“老爷,来客没说,只是投了一份拜帖。这是拜帖。”
“拿进来。”
管事把拜帖双手呈给张居正,马上又退到书房门口。
张居正打开一看,只见里面简单写着“双林居士拜访旧友。”
笔迹非常熟悉。
张居正心头一动,猛地合上拜帖,腾地站起身,提起衣襟往外走,嘴里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看着张居正匆匆离去的背影,潘晟、曾省吾、傅作舟、王篆面面相觑,谁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就是万历帝,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朕就是万历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