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阿史那大总管在朔州-代州一线,成功阻击南下的明军李靖部。
“可惜未能围歼之,让他们逃出重围,撤回了朔州。”
“南部方向,北上明军的脚步也大大放缓,仍然滞留在晋州境内。
“陛下诱敌深入、铁索封江、游击袭扰的战法,收获了极大的成效。”
在压抑到几乎窒息的晋阳府中,郭孝恪闷声汇报道。
虽然前线传来的都是好消息,但是并没有让府中的气氛轻松多少。
空气仍然像凝固了一样,没有人说话。
在沉重到几乎成为实质的空气中,唯有太上皇李世民,依旧是洒脱地半躺在榻上,左手轻轻抚着胡须,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甚善。”
“全靠陛下的神机妙算。”郭孝恪笑得十分勉强。
基层的唐军战士没有订阅长安快报,或许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但是晋阳府里的所有人,对如今的天下形势是心里门清的——
洛阳以东的中原失守,从江南到巴蜀一线的南方地带失控。
再加上早已脱离大唐实际控制的辽东、河北、齐鲁……
如今大唐的实际版图,就只剩下洛阳到陇西的一块区域,最多再算上半个与本土脱离了联系、被南方蛮夷骚扰到快崩溃的岭南。
国已不国!
连皇帝都被抓走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打几场胜仗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就算把这支明军全灭了又能如何?再过几个月,他们随时还能再爆出来。
在日益悬殊的国力差距下,任何战术上的胜利都没有意义。
更何况,明军的战术也不差,南北两支部队只是受了些挫折,建制仍然全须全尾,全面进攻的态势也并没有改变。
而此消彼长之下,唐军的战略空间则正在被日益挤压。
除了“君主离线”的长安关中、长期离线的岭南地区之外,李世民所能控制的,只有晋州一部、晋阳所在的并州、以及代州、汾州等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诸州而已。
十几万大军的行动和后勤被锁死在这半个山西道,回旋余地显然是相当受限的。
大明那边儿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只需封锁此地的水陆运输,干耗上一年半载的,就能将这支唐军的补给给拖垮。
毕竟单凭他们控制的这半个河东道,可养不起这样一支大部队啊!
可是在此绝境之下,太上皇陛下却一点也不气馁,心境轻松地布置着战略战术安排。
不但丝毫没有沮丧绝望之意,一举一动反而还带着些许希冀。
陛下到底在期望着什么呢?
李世民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老神在在地靠着椅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门外又匆匆进来一个人影。
是李世绩。
答案揭晓,陛下等待的就是他。
可是这个答案并没有消除众人的疑问。
一个将军,还是被李明戏耍过了的将军,对战局能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吗?
李世绩低垂着脑袋上前,扑通跪在地上:
“末将失职,既未能拦住明军,也未能劝回皇帝陛下,以致今日之局面。
“请太上皇陛下降罪!”
李世民撑起身子,威严道:
“汝三番五次负朕,按贞观律,当枭首示众。”
府中的气温仿佛低了几度,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世绩几乎将脑袋埋进了地里:
“末将知罪。”
能将皇帝玩丢,而且还是两次,牢李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是真多亏了陛下的宽宏大量。
“不过——”李世民拖长了尾音,苦笑一声:
“就现在的困难局面,任何一个人对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即使罪人,也不例外。”
李世绩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李世民举重若轻的一句:
“南下晋州,戴罪立功吧。”
李世绩又一叩首,不声不响地退下。
他这次大约会死战到底吧……在座的众人目送李世绩离开,仿佛这是最后的告别。
待李世绩的脚步声消失,府中又恢复了寂静,如同死水一潭。
李世民扫视着沉默的座下群臣,像是在逗弄他们似的,故意高声道:
“若是在长安,朕这么徇私枉法,早就有大臣跳将出来纠正了。
“可在晋阳,众卿为何不发一言哪?”
素来喜欢犯颜直谏的贞观众将,现在一个个都低着头,活像怕被点名点到的学童。
“阳翟公,你来说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还是说,你脑子空空,什么都没有思考?”李世民随意地向座下一指。
郭孝恪虎躯一震,嗯嗯啊啊了半天,道:
“末将……一直在思考席卷国贼、复兴大唐之法。
“只是末将愚钝,未有所得。”
李世民呵呵一笑,望向其他人:
“那,你们呢?你们也在思考复兴之法?”
“对的对的。”众人纷纷附和。
“那琢磨出什么了没?”李世民又问。
沉默~
“呵呵。连聪明如尔等都想不出个所以然,看来我大唐真的是没救了啊。”
太上皇的挖苦,让在座众人如坐针毡。
唉……李世民长长叹息,道:
“你们之中如果有想投降的,大可以投。朕不拦你们,想必到了那边,李明也不会为难你们。
“留下一条命享受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不比在这深山里憋屈地战死强?”
还是没有人说话,但是诸将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郭孝恪试探着问道:
“大明皇帝亦是大唐皇子。陛下……如何打算呢?”
“明贼”突然成了“大唐皇子”,在这时候重提亲情,简直把“咱大伙儿要不一起投了吧”写在脸上了。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微笑着摇摇头:
“朕与大唐共存亡。”
天策上将如此表态,那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
想润的早就润到对面了,现在仍然坚守在山西的,无不是天策上将的忠实拥趸。
众将立答:
“末将亦愿与大唐共存亡!”
李世民俯视着叩首的老伙计们,百感交集。
如果只是为了夺得皇位,李明有无数种选择。
哪一种都比亲率大军死磕山西,要来得轻松省力得多。
而李世民这边的操作更是“不理智”。
在毫无获胜翻盘可能性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决抵抗到底?
因为这是父子二人的默契。
李明要的是,从正面堂堂正正地打败天策上将,用泼天的武功,在全天下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留下任何一点“捡漏”的嫌疑。
只有携战争的权威,他才可能在全天下推行他的那套改革。
舍近求远,是为了舍远求近。
“你想踩着朕的脑袋上位?有本事,那你就跨过朕的尸首吧。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堵住所有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自言自语,惋惜地看着膝下诸将。
“只是,可惜他们了……”
…………
“陛下,并州就在前方。”
顺着契苾何力的手指,李明望向前方。
并没有“并州欢迎您”的标牌,地形风土也与被他们抛在身后的晋州无异。
但是他知道,李世民的老巢,晋阳,就在这个州。
快了,快结束了。
“哈欠~”薛万彻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
“这段时间真是让人等得……呵欠……心焦。”
走出晋州的这一路,虽然麻烦了一点,龟速了一点,但是明军并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危机。
一旦转变战略,水陆两路稳步推进,唐军的那点骚扰的小伎俩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你在山里搞偷袭?
我直接走水路绕过你。
你在水里拦了铁索?
我直接在陆上掩护工作船凿断铁索。
李明一顿利用母舰空投的骚操作,把唐军秀的头皮发麻。
除了动作慢一点,稳如老狗。
“李靖、侯君集、李道宗那边怎么样?”李明问。
薛万彻咂咂嘴:
“还能怎么样?北路军仍然被钉在朔州,被阿史那社尔和程知节防得死死的……”
“你怎么和陛下说话的?”皇权舔狗契苾何力挤开那厮,道:
“李卫公年事已高,路上耽搁了许久,才刚刚抵达朔州。有卫公坐镇,想必北路很快就能有所突破了吧。”
李明点点头,望着前路。
“就这样一路挪到晋阳城下,然后一鼓作气一举夺城,踩着老李头上位……
“嗯,如此这般,天下便尽在我手了。
“携战争的余威,我便能如此这般,为所欲为……
“嗯?你们在干什么?”
在他的前方,水陆两军同时停止了行军。
“怎么不走了?前面难道有敌情?”
薛万彻道:
“恰恰相反,根据斥候回报,前方没有敌情。
“所以我们准备坐船北上,如果遇到问题再下船。”
李明一愣:
“没有敌情?在并州?”
并州再往前,可就是晋阳了耶。
大唐就这么放空了?
还是说,他们已经放弃抵抗了?
可是根据唐军在朔州和晋州两条战线上,所展现出来的战斗意志来看。
他们可一点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啊。
“他们在密谋着什么?”李明下意识地说。
薛万彻嘴角一抽,拍拍李明小陛下的肩,又指指开阔的水面:
“陛下,走陆路可能会遭到伏击,但是在水上,谁能伏击我们?
“唐军难道还能藏在水底不成?”
诚然,水军是不用担心被埋伏的。
而且和步兵不同,明军战舰在水面上是无敌的,而且还不用自己迈开腿走路。
所以只要没有那恼人的铁索,部队只要能坐船,就绝不用走的。
省时省力,又省补给。
“自然不是埋伏。而是……”
而是战争的胜负终究是在陆地上决定的,对方这架势,明显是把拳头攥在一起,准备发出蓄力一击……
李明把后半句话咽了下去,匆匆道:
“没什么,我们赶快上船吧。”
…………
向北航行的一路,顺利得超乎想象。
汾河河面上,并没有拦起烦人的铁索。
明军舰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畅通地直逼并州之北的晋阳城。
这一路太顺利了,河里非但没有出现敌方舰船,甚至连一艘民船、一艘小舢板,明军也没有遇见。
这相当不寻常。
河水是重要的交通命脉,怎么会没有人航行呢?
而河水两岸,也没有出现哪怕一名唐军,向这支舰队射来哪怕一支箭。
平静得仿佛能让人忘记,这里还是战区,他们才刚刚举步维艰地通过了晋州。
“这很不寻常。”
李明站在船头,双手靠背,满脸担忧地望着前路。
薛万彻和契苾何力对了对眼神,无奈地耸耸肩。
行军顺利是好事,陛下怎么反倒还愁上了?
薛万彻的思路一如既往的直接:
“陛下,您会不会想得太多了?
“唐军没有抵抗,这不就正好说明,他们放弃抵抗了么?”
李明没有搭理他。
契苾何力也劝道:
“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唐若能识时务,早点放弃无谓的抵抗,让天下早一日重归太平……也好罢。”
李明也没有搭理他,只是指了指前面:
“看看那是什么?”
哼哈二将循着手指望去,轻松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所以啊,他们放空了这一路的防守,原来是为了集中力量干这件事啊……”
李明轻叹一口气,嘴角一勾。
好啊,畅畅快快地打一仗吧!
…………
朔州。
李靖视察着被伏兵打得落花流水、勉强保持简直逃回来的部队,严肃地质问两位主将:
“我只是晚来了几天,尔等就闯下如此祸事!
“这么明显的陷阱,尔等居然一脚踩上去了!
“陛下与我都特别交代尔等,要小心谨慎。尔等可曾放在心上?”
李道宗低着头,侯君集动了动嘴唇,终究没有回怼回去。
现在的李靖释放着危险的气息,完全不是平时的那位好好先生,让他不敢顶嘴。
“根据最新的消息,陛下的船队已经驶入并州,即将兵临晋阳城下。
“尔等却还龟缩原地,误了战机拿尔等是问!”
李靖喉咙梆梆响。
侯君集嘴唇动了动:
“陛下说,进度无所谓,安全第一……”
“那是对尔等半吊子说的!由老夫亲自出马,不日便可踏平晋阳,与陛下饮马汾河!”李靖信心满满。
…………
次日,李靖雄赳赳地率军出征。
又次日,他率军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可惜未能围歼之,让他们逃出重围,撤回了朔州。”
“南部方向,北上明军的脚步也大大放缓,仍然滞留在晋州境内。
“陛下诱敌深入、铁索封江、游击袭扰的战法,收获了极大的成效。”
在压抑到几乎窒息的晋阳府中,郭孝恪闷声汇报道。
虽然前线传来的都是好消息,但是并没有让府中的气氛轻松多少。
空气仍然像凝固了一样,没有人说话。
在沉重到几乎成为实质的空气中,唯有太上皇李世民,依旧是洒脱地半躺在榻上,左手轻轻抚着胡须,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甚善。”
“全靠陛下的神机妙算。”郭孝恪笑得十分勉强。
基层的唐军战士没有订阅长安快报,或许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但是晋阳府里的所有人,对如今的天下形势是心里门清的——
洛阳以东的中原失守,从江南到巴蜀一线的南方地带失控。
再加上早已脱离大唐实际控制的辽东、河北、齐鲁……
如今大唐的实际版图,就只剩下洛阳到陇西的一块区域,最多再算上半个与本土脱离了联系、被南方蛮夷骚扰到快崩溃的岭南。
国已不国!
连皇帝都被抓走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打几场胜仗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就算把这支明军全灭了又能如何?再过几个月,他们随时还能再爆出来。
在日益悬殊的国力差距下,任何战术上的胜利都没有意义。
更何况,明军的战术也不差,南北两支部队只是受了些挫折,建制仍然全须全尾,全面进攻的态势也并没有改变。
而此消彼长之下,唐军的战略空间则正在被日益挤压。
除了“君主离线”的长安关中、长期离线的岭南地区之外,李世民所能控制的,只有晋州一部、晋阳所在的并州、以及代州、汾州等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诸州而已。
十几万大军的行动和后勤被锁死在这半个山西道,回旋余地显然是相当受限的。
大明那边儿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只需封锁此地的水陆运输,干耗上一年半载的,就能将这支唐军的补给给拖垮。
毕竟单凭他们控制的这半个河东道,可养不起这样一支大部队啊!
可是在此绝境之下,太上皇陛下却一点也不气馁,心境轻松地布置着战略战术安排。
不但丝毫没有沮丧绝望之意,一举一动反而还带着些许希冀。
陛下到底在期望着什么呢?
李世民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老神在在地靠着椅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门外又匆匆进来一个人影。
是李世绩。
答案揭晓,陛下等待的就是他。
可是这个答案并没有消除众人的疑问。
一个将军,还是被李明戏耍过了的将军,对战局能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吗?
李世绩低垂着脑袋上前,扑通跪在地上:
“末将失职,既未能拦住明军,也未能劝回皇帝陛下,以致今日之局面。
“请太上皇陛下降罪!”
李世民撑起身子,威严道:
“汝三番五次负朕,按贞观律,当枭首示众。”
府中的气温仿佛低了几度,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世绩几乎将脑袋埋进了地里:
“末将知罪。”
能将皇帝玩丢,而且还是两次,牢李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是真多亏了陛下的宽宏大量。
“不过——”李世民拖长了尾音,苦笑一声:
“就现在的困难局面,任何一个人对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即使罪人,也不例外。”
李世绩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李世民举重若轻的一句:
“南下晋州,戴罪立功吧。”
李世绩又一叩首,不声不响地退下。
他这次大约会死战到底吧……在座的众人目送李世绩离开,仿佛这是最后的告别。
待李世绩的脚步声消失,府中又恢复了寂静,如同死水一潭。
李世民扫视着沉默的座下群臣,像是在逗弄他们似的,故意高声道:
“若是在长安,朕这么徇私枉法,早就有大臣跳将出来纠正了。
“可在晋阳,众卿为何不发一言哪?”
素来喜欢犯颜直谏的贞观众将,现在一个个都低着头,活像怕被点名点到的学童。
“阳翟公,你来说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还是说,你脑子空空,什么都没有思考?”李世民随意地向座下一指。
郭孝恪虎躯一震,嗯嗯啊啊了半天,道:
“末将……一直在思考席卷国贼、复兴大唐之法。
“只是末将愚钝,未有所得。”
李世民呵呵一笑,望向其他人:
“那,你们呢?你们也在思考复兴之法?”
“对的对的。”众人纷纷附和。
“那琢磨出什么了没?”李世民又问。
沉默~
“呵呵。连聪明如尔等都想不出个所以然,看来我大唐真的是没救了啊。”
太上皇的挖苦,让在座众人如坐针毡。
唉……李世民长长叹息,道:
“你们之中如果有想投降的,大可以投。朕不拦你们,想必到了那边,李明也不会为难你们。
“留下一条命享受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不比在这深山里憋屈地战死强?”
还是没有人说话,但是诸将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郭孝恪试探着问道:
“大明皇帝亦是大唐皇子。陛下……如何打算呢?”
“明贼”突然成了“大唐皇子”,在这时候重提亲情,简直把“咱大伙儿要不一起投了吧”写在脸上了。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微笑着摇摇头:
“朕与大唐共存亡。”
天策上将如此表态,那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
想润的早就润到对面了,现在仍然坚守在山西的,无不是天策上将的忠实拥趸。
众将立答:
“末将亦愿与大唐共存亡!”
李世民俯视着叩首的老伙计们,百感交集。
如果只是为了夺得皇位,李明有无数种选择。
哪一种都比亲率大军死磕山西,要来得轻松省力得多。
而李世民这边的操作更是“不理智”。
在毫无获胜翻盘可能性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决抵抗到底?
因为这是父子二人的默契。
李明要的是,从正面堂堂正正地打败天策上将,用泼天的武功,在全天下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留下任何一点“捡漏”的嫌疑。
只有携战争的权威,他才可能在全天下推行他的那套改革。
舍近求远,是为了舍远求近。
“你想踩着朕的脑袋上位?有本事,那你就跨过朕的尸首吧。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堵住所有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自言自语,惋惜地看着膝下诸将。
“只是,可惜他们了……”
…………
“陛下,并州就在前方。”
顺着契苾何力的手指,李明望向前方。
并没有“并州欢迎您”的标牌,地形风土也与被他们抛在身后的晋州无异。
但是他知道,李世民的老巢,晋阳,就在这个州。
快了,快结束了。
“哈欠~”薛万彻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
“这段时间真是让人等得……呵欠……心焦。”
走出晋州的这一路,虽然麻烦了一点,龟速了一点,但是明军并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危机。
一旦转变战略,水陆两路稳步推进,唐军的那点骚扰的小伎俩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你在山里搞偷袭?
我直接走水路绕过你。
你在水里拦了铁索?
我直接在陆上掩护工作船凿断铁索。
李明一顿利用母舰空投的骚操作,把唐军秀的头皮发麻。
除了动作慢一点,稳如老狗。
“李靖、侯君集、李道宗那边怎么样?”李明问。
薛万彻咂咂嘴:
“还能怎么样?北路军仍然被钉在朔州,被阿史那社尔和程知节防得死死的……”
“你怎么和陛下说话的?”皇权舔狗契苾何力挤开那厮,道:
“李卫公年事已高,路上耽搁了许久,才刚刚抵达朔州。有卫公坐镇,想必北路很快就能有所突破了吧。”
李明点点头,望着前路。
“就这样一路挪到晋阳城下,然后一鼓作气一举夺城,踩着老李头上位……
“嗯,如此这般,天下便尽在我手了。
“携战争的余威,我便能如此这般,为所欲为……
“嗯?你们在干什么?”
在他的前方,水陆两军同时停止了行军。
“怎么不走了?前面难道有敌情?”
薛万彻道:
“恰恰相反,根据斥候回报,前方没有敌情。
“所以我们准备坐船北上,如果遇到问题再下船。”
李明一愣:
“没有敌情?在并州?”
并州再往前,可就是晋阳了耶。
大唐就这么放空了?
还是说,他们已经放弃抵抗了?
可是根据唐军在朔州和晋州两条战线上,所展现出来的战斗意志来看。
他们可一点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啊。
“他们在密谋着什么?”李明下意识地说。
薛万彻嘴角一抽,拍拍李明小陛下的肩,又指指开阔的水面:
“陛下,走陆路可能会遭到伏击,但是在水上,谁能伏击我们?
“唐军难道还能藏在水底不成?”
诚然,水军是不用担心被埋伏的。
而且和步兵不同,明军战舰在水面上是无敌的,而且还不用自己迈开腿走路。
所以只要没有那恼人的铁索,部队只要能坐船,就绝不用走的。
省时省力,又省补给。
“自然不是埋伏。而是……”
而是战争的胜负终究是在陆地上决定的,对方这架势,明显是把拳头攥在一起,准备发出蓄力一击……
李明把后半句话咽了下去,匆匆道:
“没什么,我们赶快上船吧。”
…………
向北航行的一路,顺利得超乎想象。
汾河河面上,并没有拦起烦人的铁索。
明军舰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畅通地直逼并州之北的晋阳城。
这一路太顺利了,河里非但没有出现敌方舰船,甚至连一艘民船、一艘小舢板,明军也没有遇见。
这相当不寻常。
河水是重要的交通命脉,怎么会没有人航行呢?
而河水两岸,也没有出现哪怕一名唐军,向这支舰队射来哪怕一支箭。
平静得仿佛能让人忘记,这里还是战区,他们才刚刚举步维艰地通过了晋州。
“这很不寻常。”
李明站在船头,双手靠背,满脸担忧地望着前路。
薛万彻和契苾何力对了对眼神,无奈地耸耸肩。
行军顺利是好事,陛下怎么反倒还愁上了?
薛万彻的思路一如既往的直接:
“陛下,您会不会想得太多了?
“唐军没有抵抗,这不就正好说明,他们放弃抵抗了么?”
李明没有搭理他。
契苾何力也劝道:
“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唐若能识时务,早点放弃无谓的抵抗,让天下早一日重归太平……也好罢。”
李明也没有搭理他,只是指了指前面:
“看看那是什么?”
哼哈二将循着手指望去,轻松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所以啊,他们放空了这一路的防守,原来是为了集中力量干这件事啊……”
李明轻叹一口气,嘴角一勾。
好啊,畅畅快快地打一仗吧!
…………
朔州。
李靖视察着被伏兵打得落花流水、勉强保持简直逃回来的部队,严肃地质问两位主将:
“我只是晚来了几天,尔等就闯下如此祸事!
“这么明显的陷阱,尔等居然一脚踩上去了!
“陛下与我都特别交代尔等,要小心谨慎。尔等可曾放在心上?”
李道宗低着头,侯君集动了动嘴唇,终究没有回怼回去。
现在的李靖释放着危险的气息,完全不是平时的那位好好先生,让他不敢顶嘴。
“根据最新的消息,陛下的船队已经驶入并州,即将兵临晋阳城下。
“尔等却还龟缩原地,误了战机拿尔等是问!”
李靖喉咙梆梆响。
侯君集嘴唇动了动:
“陛下说,进度无所谓,安全第一……”
“那是对尔等半吊子说的!由老夫亲自出马,不日便可踏平晋阳,与陛下饮马汾河!”李靖信心满满。
…………
次日,李靖雄赳赳地率军出征。
又次日,他率军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