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58章:后起之秀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3-13 06:33:2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渤海郡,修县。

  随着一场春雨淅淅沥沥的落下,修县西郊的一处坞堡很快陷落。

  也幸亏这场春雨来的及时,才没有让火势蔓延。

  否则纵然拿下了这处坞堡,得到的也不过只是一片残垣断壁。

  然而看着眼前的步氏坞,修县令公孙方的脸色却有些难看。

  “季珪……非如此不可吗?”

  “必须如此!”崔琰的回答斩钉截铁。

  作为魏哲任命的幕府督军,崔琰这次主要负责瀛洲四郡的屯田改制之事。

  相比于公孙方而言,崔琰对眼前的景象早就司空见惯。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崔琰早就对这次屯田改制的缘由心知肚明。

  打击豪强、发展生产,这就是左将军此次变革的最终目的。

  故此凡是挡在这条路上的俱是硕鼠禄蠹,杀之有功无过矣。

  不过崔琰有这个觉悟,身为修令的公孙方就未必了。

  若不是崔琰巡视至此,严辞督促,公孙方还在与修县各大族互相扯皮呢。

  眼见公孙方还没想明白,崔琰不想他在这件事上行差踏错,当即低声道:“伯玉,我知道你物伤其类,但你扪心自问,步氏难道不该死吗?”

  崔琰指着刚刚从步氏坞中抄出的那一堆信函资料道:“勾结县寺草菅人命,藏匿亡命,操纵刑狱,为了兼并田亩不惜驱使山匪杀人全家。至于死在步氏子弟手中的仆役、佃户、黔首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若是不该死,那谁该死?黔首百姓吗?”

  此言一出,公孙方顿时默然。

  须臾,他方才轻声道:“我并无意为步氏开脱……只是如此手段太过酷烈,实在有失士族体面。迁徙也好、流放也罢,未尝不能解决问题。”

  然而崔琰闻言却冷笑道:“体面?自董卓入京士族就已经没有体面了。先帝驾崩不过两年,天下间破家灭门的士族还少么?为何如此,你不清楚?”

  公孙方闻言不由一噎,无言以对。

  他自然清楚,正因为天下财富大半都掌握在士族手中,所以乱世才遭人惦记。

  念及此处,公孙方忍不住怅然轻叹:“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崔琰闻言又摇了摇头,不过却并没有再开口驳斥。

  他知道公孙方本性良善,为人方正,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出身罢了。

  毕竟东莱公孙氏虽为地方小士族,但终究也是士族一员。

  尤其是在公孙昭升任东明太守之后,东莱公孙氏更是跻身郡县著姓。

  若非如此,公孙方也不会得以拜入郑玄门下。

  不过他能担任修县令倒是和公孙昭关系不大,而是公孙方确实颇为才能。

  话说自郑玄前往辽东讲学之后,其门下弟子就有不少出仕辽东的。

  而当时魏哲由于接纳流民过多,正是人手短缺的时候,于是便悉数录用。

  当然,这批士子有好有坏,并非全部都是可用之才。

  但他们与辽东郡学的士子类似,绝大部分人当个基层小吏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中有个别优秀者,更是如锥立囊中,其末立见。

  比如崔琰、公孙方两人就是从屯田吏、劝农使一路被升上来的。

  无论是安置流民、组织生产,还是调解纠纷、日常操练,他们都是表现最出色的,可以说如今屯田体系就是魏哲最大的人才资源库。

  所以公孙方对魏哲的忠诚并没有问题,只是他终究还是太年轻了,需要历练。

  比如此刻,崔琰当场便给他上了一课。

  步氏坞外,在扫了一眼不远处封氏、高氏、张氏等修县士族代表后,只见崔琰意味深长道:“诸位若是有谁知道步氏其他罪状的,速速出首相告。幕府有令,揭发有功,知情不报者同罪。”

  闻听此言,一旁的渤海高氏与封氏不为所动,但其他小士族却眼神闪烁。

  毕竟崔琰在公孙方动手前就已经明言,除田地、荫户外其他一律发卖。

  步氏怎么说在修县也扎根百余年,积累的财货可是着实有不少。

  比如修县的药材买卖就是步氏一家独大,其他家族早就想分一杯羹了。

  眼下见机会送上门来了,这些人自然不会客气。

  于是片刻之后,公孙方面前就又多了不少罪证。

  甚至连上上任修县令的死因都被挖了出来,貌似是步氏的手笔。

  见此情形,公孙方彻底无话可说。

  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有多么天真,一时间五味杂陈。

  崔琰倒是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对这种情况早就习惯。

  士族又如何?贪婪之辈比比皆是,甚至更贪心、更狠心。

  实际上修县中除了渤海高氏与渤海封氏之外,其他都不算什么大士族。

  而渤海高氏与渤海封氏在冀州士族圈里也算不上一流,和汝南袁氏这样的顶级士族相比,差的就更远了。

  崔琰巡至修县后之所以选择拿步氏开刀,就是因为他们最跳脱。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本应该是公孙方的任务,如今却让崔琰给代劳了。

  若不是两人除了是同窗之外还是至交好友,崔琰才懒得帮他收拾烂摊子。

  幸好公孙方也不是蠢货,回到县寺后很快便回过神来,对崔琰连连致谢。

  崔琰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他千万莫要站错位置。

  幕府和修县屯军才是他的靠山,至于其他的都是浮云。

  杀一批,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只有这样才能把瀛州四郡真正纳入幕府的掌控之中。

  而不是等到某一天袁绍的使者一番鼓动,瀛州便又被传檄而定了。

  于是乎,从河间国到高阳郡,从渤海郡到章武郡,崔琰一直都在忙碌着。

  即便在博陵县面对同宗崔氏时,他也依旧没有丝毫徇私。

  不过两家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往来,毕竟都分家快五百年了。

  要知道无论是前汉还是本朝,博陵崔氏都屡屡有子弟出任两千石。

  相比之下清河崔氏却沦为寒门,在崔琰之前连县令都没有出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崔琰的家世甚至连刘备都不如。

  至少刘备不用亲自服兵役,但崔琰却不得不亲历行伍。

  当然,崔琰年少时本身也喜好击剑,崇尚武功。直到他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受到刺激的崔琰才开始发奋读书,只是苦于没有名师愿意指点,二十九岁时,他才不远千里赶赴青州拜入郑玄门下,这才认识了公孙方。

  但即便如此,博陵崔也从来没说要提携一下清河崔。

  如今局势倒转,崔琰自然不会拿博陵崔氏当族人看待。

  ……

  话分两头,当魏哲在夯实根基时袁绍也没有闲着。

  在审配的力谏下,他终究还是派人出使张燕,招抚其部。

  由于张燕在中平年间就被朝廷拜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所以这次袁绍开出的价码自然不能低于这个。

  只是当冀州使者李孚呈上书函时,看着平北将军的字样张燕却眉头紧皱……

  ——

  【卡文,枯坐整夜也没思路,痛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官,汉官最新章节,汉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